第九章 将人还我(1 / 2)

加入书签

京师。薄义问清楚余子期来路,不敢怠慢,赶忙领着来见王后。

余子期见到薄王后,施礼,递上书信说,公子的书信,赵将军让我送过来。薄王后把书信捏在手中,问余子期,公子在哪里?赵将军在哪里?余子期将前后经过讲了一遍。

薄王后听罢,当面含着悲痛,打开书信。

书信里写道:大王、戎邦主和钟臣将军已在高旗关让人毒害,凶手不明,宝公子被来英族长射杀,我即扶灵来京师。另:让送信人速回,不要耽搁,不要回信,不要留言。

薄王后看清楚书信结尾没有落款,应该是赵如意所书。然后对余子期说,我不多留你,你自己回去吧。余子期称礼告辞。

薄义凑进来问,过这么多日子了,他们父子俩总算有消息了。他想看看信上写的什么。薄王后让薄义拿过火盆,当面将书信烧掉。薄义看在眼里,不敢多问。

薄王后心中极其恐惧,转念细细品味心思,慢慢有些释然,自己的猜测得到印证,自己要的结局已经能实现。再过几日,赵如意就要来京师,一时间喜比忧多,告诉自己,得在京师里动手了。

薄王后问薄义,真的没半点大王和公子的消息吗?薄义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点头称是。薄王后叹气说,还是一个朝廷吗,还是一个国家吗,这两个人难不成要把我折磨死吗?薄义倒是想得正常,对薄王后说,我觉得妹妹应当出头站在朝廷前面,听他们说事,让他们做事,当主人。不然的话,朝廷就散了。薄王后说,什么说事,做事,我先管他们要人吧。

说到这里,薄王后传命出去,请卢夫人一起开朝议事。

薄王后虚着宝弓王的座位,让人在前面放置珠帘,自己和卢夫人坐在后面。

满朝文武齐聚,上面看着下面,下面看着上面,众人一言不发。

等待良久,薄王后摊开双手对众人说,我和卢夫人一心等着大王的消息,公子的消息,等到今天,我已经等不及了,当面问你们要人,哪怕他们的行踪也行,我想过去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吃得好么,睡得着么。

说着话,薄王后眼睛落在杜德裕身上。其他人顺着,也看着杜德裕。

杜德裕感到窘迫,浑身不自在,喃喃地说,各处公文没有看见大王和公子的消息。薄王后说,大王最后的消息是到达高旗关,往后没有半点消息,难道高旗关和大王从此消失了吗?杜德裕说不上话。薄王后盯着杜德裕问,请丞相说话。

杜德裕没办法,回应道,兴许消息还在路上。薄王后不耐烦地说,丞相说给自己听的吗,你自己相信吗,别人相信吗?杜德裕低下头。薄王后接着说,按道理,每天当有大王的消息传回来,就算有差错,搁一日两日才说得过去,丞相不要大意呀。杜德裕坐不住,出身跪在薄王后跟前,不敢抬头。

薄王后让杜德裕起身,安慰说,大王也是你们的,不能让我一人操心。杜德裕连声称是。薄王后故意问,朝廷上可听到什么风声?杜德裕十分疑惑,不知道来由。薄王后说,我们往坏里想想,是不是有人隐瞒大王的消息,或者..

尽管薄王后不说下去,其他人能猜到后面想说的话。

杜德裕听不下去,赶紧分辨说,请薄王后放心,朝体绝无异心。薄王后说,我放心朝廷,只是不放心大王。这么多日子,万一有个长短,这可怎么好呀。片刻功夫,薄王后接着说,我担心戎邦那边出了什么坏事。

杜德裕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听到薄王后说这种话,赶紧接说,大王去高旗关和邦主狩猎的事,欠考虑。薄王后面有愤怒,看着杜德裕。杜德裕接着说,那里离戎邦很近,先前成保领兵攻打京师,一次没得逞,会有第二次。薄王后故意脸色发沉,想起赵如意传过来的消息,索性说,你的意思是,恐怕大王和钟将军已经遇到不测,高旗关变成戎邦城池了。杜德裕连忙摆手说,没可能,没可能的事。

薄义看不下去,对杜德裕说,丞相管着朝廷,大王没消息,朝廷也可以派人前去探望呀。杜德裕拍着自己脑袋,恍然大悟,对薄王后说,我这就去安排,每日派人前去打探。

卢夫人安慰薄王后说,母亲不要担心,大王在自己国家里不会有事。薄王后转头看着卢夫人,不出一言,吓得卢夫人不知何事。薄王后冷冷地说,公子在哪里?卢夫人使劲摇头。薄王后说,你说公子从家里出门从此不知何踪,我没法说了。卢夫人辩解说,母亲不要怀疑,我确实没有半点公子的消息。

薄王后不理睬,问杜德裕,公子在哪里?卢夫人也开口问杜德裕,公子在哪里?杜德裕心里咯噔几下,知道身上背着大王和公子的下落,失职失责,日子不好过呀。薄王后替杜德裕转圜说,公子的事也不能多问丞相,向来公子不参与朝议,谁知道公子去哪里了?说完话,薄王后转眼看着张苍。

张苍觉察到薄王后看过来,不理不睬。

卢夫人心急,见到薄王后这样,以为张苍知晓,便问张苍说,将军知道公子去哪里了?张苍摇头。卢夫人追问说,将军如果知道不妨讲出来。张苍开口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