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春耕播种(1 / 2)
青云县的劳务输出人员,在左飞带领下前往远东地区进行耕种。
900名农业工人组成9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是100人,负责耕种一万亩土地。
照这样的分配,人均达到了100亩耕地的标准。
每个作业区,除了相应的农业机械外,还配备了一辆嘎斯吉普车。
车上装有电台,可以随时随地与场部取得联系。
碰到危险时,还可以及时发出求援信号。
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得到周围作业区的支援。
农业工人到达农场后,已经将所有土地翻耕了一遍。
想不到今天就开始播种了。
由于当地天气寒冷的缘故,春耕生产要比华夏晚了一段时间。
虽说陈小龙要比常人多了不少阅历,基本是互联网上的知识。
毕竟不是亲自实践,到底怎么样还得要看具体效果。
“马叔,快给我说说播种情况。”陈小龙急切地说。
“嗨!真的是太棒啦。他们两个人一组,开着播种机下田。你们猜一下,一天能播种多少亩?”马千里卖起了关子。
“老马,想说就快点说,别总是让人听了不舒服。”正好进门的陈凡,不客气地指责说。
“呵呵,我这就来说。”看到陈凡出场,马千里顿时收敛了不少。
这就叫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九个作业区一天作业的成果,足足播种18000亩土地,达到了人均播种20亩的标准。
依照这样的速度,5天时间就可以播种完毕。
“怎么会有这么快的速度?”陈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爸,这就是机械化的效果。”陈小龙介绍说。
“小龙说得不错,没有机械化,根本不可能完成这种大面积播种。”马千里咂咂嘴巴,满面春风。
全靠人工种植,九万亩土地的播种也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
完成十分之一的播种,估计就要过了季节。
“老马,全程机械化,这成本核算怎么样?”到底是老厂长,一句话就问到了节骨眼儿上。
“老陈,北熊那边地广人稀,物资严重缺乏。就是有两样好处,用电便宜,用油更便宜。”马千里显摆着自己的知识。
陈小龙的手掌按在茶杯盖上,轻轻点头。
自己只记得在远东地区种植大豆,却忘记了北熊国的两大优势。
有了这样的优势,就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老马,农工和当地人的关系怎么样?”陈凡是老干部,关心的问题也总是会有一定高度。
马千里咧嘴笑道:“老陈诶,你们陈家的祖坟上一定是冒了青烟。生了这么厉害的儿子,就连收个徒孙都是特别厉害。”
陈小龙第一次去北熊国,主要任务是帮服装厂销售牛仔裤,帮酒厂销售白酒。
销售彩电,反而是一个顺带的活计。
从陈小龙口中,陶武知道北熊人好酒的习惯。
农工出发前,他将县里摇摇欲坠的酒厂收购下来。
所有积压的白酒,都被用船运往安娜农场。
既可以让农工用于御寒,也可以与当地人交流感情。
加上节能灯的魅力,很快就让青云农工与当地居民打成了一片。
豪爽的北熊人,也会带着蜂蜜、鱼子酱上门做客。
听到这样的介绍,陈凡父子同时松了一口气。
只有搞好睦邻关系,农场才能很好地发展起来。
晚七点,婚礼准时开始。
客串主持人的陈小龙和白雪,首先上台。
“今夜星光灿烂,今夜花好月圆,今夜将有一对新人走进婚姻的殿堂。”白雪甜美的声音响了起来。
陈小龙接着说道:“我代表所有家人和朋友,给一对新人送去衷心的祝福。祝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百年好合。”
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响起,西装革履,英俊潇洒的白松,挽着身披洁白婚纱,脸上充满幸福笑容的周琴,缓缓走上了红地毯。
陈星星和张磊拉着新娘婚纱,一步不落地跟在二人身后。
宴会厅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为一对新人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双方家长登台,接受一对新人行礼后,陈小龙宣布说:“有请新郎发表婚礼演讲。”
从来没有在大庭广众场合下进行演讲的白松,哼哧了好大一会。
“松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都是自家人,用不着害羞。”陈小龙帮助打气说。
“哥,随便说说就行,没人会笑话你。”白雪也在进行鼓劲。
白松长长吸了一口气,终于拿起了话筒。
“感谢大家的光临,感谢亲友的盛情。”说了两句,他就像是完成了一项重体力劳动,额头上全是汗水。
就在准备交出话筒时,他又将话筒送到了嘴边:“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