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物价上涨了(2 / 4)
/br>养鲍鱼的技术,</br>还有养青蟹的技术.</br>这次他去舟山群岛那边,渔船有经过台州的三门县附近捕鱼,这才想起那边的三门青蟹来。</br>而在这个年代,青蟹也是值钱货,由于比较难抓,产量一直不是很高。</br>担担岛的青蟹,都快被赵家兄弟给霍霍完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两兄弟,再也没抓到大青蟹了,都是一些没长大的蟹苗。</br>再加上,民间认为它是进补佳品,还有人用它当做偏方,来治疗一些症状,这也导致它的价格一点都不会比大黄鱼便宜。</br>接下来,就是蟹苗的季节,而一个月后,李多鱼的鳗鱼就要出货了。</br>正好迎来一个养殖的空窗期,李多鱼寻思着,干脆养些青蟹试试。</br>毕竟这玩意耐活,哪怕离水也能活很长时间,再加上榕城那边的人很喜欢吃这玩意。</br>李多鱼觉得销量应该不错,完全可以搞。</br>不过要想养殖青蟹的话。</br>还是要先解决蟹塘的问题,前世,担担岛这边,直接将滩涂围垦了起来。</br>这个工程量一点都不会比当初挖鳗鱼塘来的少,不过李多鱼觉得还是有价值的。</br>只要围垦起来,哪怕不养青蟹,也可以养殖各种贝类、虾类。</br>至于占用滩涂破坏环境这个问题,李多鱼也懒得多想,毕竟你不破坏的话,将来岛国人也会帮你破坏的。</br>而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还是先让周边人的钱包鼓一点吧。</br>李多鱼蹲坐在马路牙上,手里端着一碗热乎乎的咸豆花,吸溜了一口后,说道:</br>“老板,你这咸豆花是不是比以前少了,我记得以前挺大一碗的,配料也很多的。”</br>卖豆花的老板叹道:</br>“今年黄豆涨价了,我卖的价格还是一样的,量自然就减少了。”</br>“这样啊。”</br>李多鱼愣了下,好像今年开春后,就能明显感受到物价在不断的上涨。</br>海鲜的收购价格明显变高了,很多日常用品也都跟着涨价了。</br>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大团结同样迎来了贬值。</br>而这时候就是分水岭。</br>万元户如果把钱存到银行,不去周转的话,不用十年的时间,直接就返贫。</br>当年他就是吃了这个亏,在岛国打工那么多钱,全都存在银行里了,就想着吃利息。</br>本来可以买下榕城市区一栋楼的,最后却只能买得起一套学区房。</br>“老板,给我再来一碗甜的。”</br>“好嘞,我好像记得你,上次你来的时候,也是先吃一碗咸的,再吃一碗甜的。”</br>李多鱼笑了笑,其实他是标准的甜党:“先咸后甜,这样吃起来才更甜。”</br>“那你荔枝是不是也沾酱油?”</br>“那必须得。”</br>吃了两碗豆花后,李多鱼感觉全身暖和了起来。</br>“走了啊,老板,下次再来吃你家的豆花。”</br>“我也准备收摊了。”</br>就在老板跟他说黄豆已经涨价时,李多鱼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br>管他那么多的,反正使劲搞,有钱就烧,只要不把钱存银行就好了。</br>獐子岛的扇贝会跑,可他李多鱼的鳗鱼和青蟹是肯定跑不掉的。</br>下个月,</br>就开始围垦滩涂。</br>先搞它个十几亩的养殖地出来。</br>吃完豆花的李多鱼,发现豆花摊的老板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收摊了。</br>而市集这边的摊贩也已经很少了,大多都准备回去了。</br>李多鱼走了几步,来到了一家店铺前,这家店是卖布的。</br>李多鱼打算暑假的时候,带周晓英回她的家乡一趟,能做到“衣锦还乡”当然最好。</br>自打晓英知道他贷款那么多钱后,真的是越来越抠门了,连个衣服都舍得不买。</br>店铺里,摆在最前面的是粗布和棉布,大多都是最为常见的白、黑、蓝、灰四个颜色。</br>而里面吊起来的,则是色彩鲜艳的“的确良”,这种布料在这个年代非常的流行。</br>被称之为时髦的象征。</br>榕城那边的年轻人,非常喜欢这种布料,因为不容易褶皱,洗完后,还不会缩水。</br>最重要的是颜色有够花。</br>够好看。</br>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的喜欢,不过也有缺点,那就是不透气,夏天穿的时候,体验非常差,不透气,闷得相当难受,腋下全都是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