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论海战杀倭的重要性,叶大人对朱元璋称臣的唯一条件!(2 / 3)

加入书签

他今夜听说的奇效的话,弄死了叶青,还是有些划不来的。如果这些新装备都有奇效的话,就证明他叶青不仅在农业上有造物之能,在军工上还有造物之力。还是那句话,在前人所创的基础上改进,不是什么大本事!但‘造物’二字,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在农业和军工上都有造物之能的人,如果真心为他朱元璋所用的话,那就香得不能再香了!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开始在主观意识上,给叶青留可杀可不杀的后手了。终于,他想到了!那就是叶青在说这等同于咒皇帝早死的话语之时,带有浓郁的玩笑语气。想到这里,他就皱着眉头点了点头。如果这些新装备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或者说不足以让他震撼,那就证明他叶青多少有些浮夸,直接大不敬之罪论处就好!可如果这些新装备的战场表现足以让他震撼,那他朱元璋就为了大明社稷再吃一回亏,直接‘爱卿开玩笑不知轻重之罪’就算完!有了这么个打算之后,始终和叶青保持一定距离的朱元璋,看叶青背影的眼神,也就不再如看死人一般了。而此刻,叶青已经上了自己的马车,并入坐后座主位,还闭上了眼睛。在一旁的吴用看来,他就是抓紧时间闭目养神,其实他的脑子活跃得很。也就在车轮转动之时,他也开始快速思考了起来。叶青知道,在这场仗打完之前,他是不可能被朱元璋赐死的。当然,他也绝对不会在战争期间,利用奏折去直接招惹朱元璋,他必须好好的打完这一仗。但在此期间,他却可以随意招惹这位,可以和皇帝老子说得上话的郭老爷!原因无他,首先,他根本就不需要他郭老爷替自己参谋什么,他郭老爷只是一个见证他叶青在指战方面,有造反之能的存在。说白了,他只想利用郭老爷在战后,在朱元璋的面前,坐实自己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罪。既然不需要他郭老爷参谋什么,也就不怕他心情不好影响工作了,只要睁着眼睛不死就行。也因此,他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在他郭老爷的面前各种犯大不敬之罪。还是那句话,罪多不压身!想到这里,他又开始思考,他给朱元璋留的‘遗产’,到底够不够全面了。他所掌握的,所有领先当前世界三百年的技术资料,早在他写自我举报信之前,就已经准备好并封存了。至于各种对内的治国之策,对外的伐交战略,他也准备得差不多。他对郭老爷说的那些,只是大纲皮毛而已,想要真正懂得这些策略,还得需要论证详细的手书资料才行。想到这里,他就又开始思考,他准备的手书资料是否足够详细!其实,他准备这么多的‘遗产’,也只是因为他那点不太多的良心而已!只要他朱元璋全部看进去,全部听进去,还全部不折不扣的照做,不说大明万年,国祚三百年变六百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也还是那句话,他朱元璋是否看得进去,是否照做,就不关他这个已经在这个时代死去的人的事了!但有一件事,他是真心希望朱元璋能够听进去。也可以说就算他朱元璋没把别的事情听进去,但只要把那件事情听进去,他叶青回到现代之后,也会亲自去明孝陵补一个大拜礼。不仅要补一个大拜礼,还会高呼一句‘臣拜见陛下,问陛下圣躬安’。而这件让叶青如此执着的事情,那就是真正的【海战杀倭】!不是‘赛贵妃会所’里的‘海战杀倭’套餐,而是字面意思上的【海战杀倭】!叶青如此执着于【海战杀倭】的原因,自不必多说。他作为一个从后世而来的穿越者,如果不执着于这件事情的话,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这身炎黄之血!当然,除了他这个穿越者的国仇家恨以外,还有就是那些倭奴本就是世界蛀虫一般的存在。就他前世穿越之前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足以坐实倭奴们的‘世界蛀虫之罪’!他们居然把那种,对生命伤害极大的污水往海里排!这什么行为这是死不要脸的行为!这无疑是‘我不好过,就要拉天下人陪葬’的行为!想到这里,饶是叶青这个在古代生活了九辈子,加起来活了几百年,本该任何时候都喜怒不形于色的‘老人家’,也闭着眼睛还皱眉又咬牙!“不行,”“我之前给朱元璋准备的遗产之中,并没有单独着重说‘海战杀倭’的重要性,我只是把它当成‘论《皇明祖训》不征之国弊政’的其中一个单元在写!”“趁着今晚和明晚还有时间,我要重新把‘海战杀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单独奏本,着重着重再着重了写!”“.”叶青虽然在很多时候都很懒散,但在大事上却绝不含糊,绝对是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的性格!夜深,亥时三刻。朱元璋和马皇后洗漱完之后,就准备回客房好好睡一觉。但他们却在路过叶青书房之时,却透过纸窗看到叶青正在加夜班。朱元璋见此情景,还觉得叶青有那么点人前潇洒,人后刻苦的意思,就加夜班这一点来看,还有点他朱元璋的品质。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嘴角也有了一抹久违的欣慰淡笑。书房里,叶青正在目光如炬的奋笔疾书。一本厚厚的制式空白奏折封皮之上,叶青提笔就写【论海战杀倭的重要性】!正文前言:“尊敬的皇帝陛下,”“当您看到这封奏疏之时,臣已经被您赐死,但臣不仅不恨您,还千恩万谢!”“其实臣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臣是一名来自六百多年后的穿越者,臣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十世轮回,才得一身本领!”“您看到的亩产六七百斤的水稻,真不算什么,在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