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朱元璋也是普通士卒,铮铮铁骨好儿郎,血肉长城护家国!(1 / 2)

加入书签

第230章朱元璋也是普通士卒,铮铮铁骨好儿郎,血肉长城护家国!阳光之下,朱元璋和毛骧以及陈将军,同时仰天拉弓如满月,也同时松开了那被他们拉到极限的弓弦。而这被他们三人射出来的箭矢,很快就融入了这一轮箭雨之中。不错,身为雁门关东门防守总指挥的陈将军,在下达军令之后,也立马拿起了弓箭,在这一刻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城防弓兵。不仅是陈将军,就连实际上的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以及实际上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在此刻变成了一名最为普通的城防弓兵。原因无他,只因为这所谓的箭雨实在不多,也就是满打满算两千支箭矢而已。没有办法,三千将士在城外列阵,再扣除炮兵和弩床兵,城墙上只有两千人朝天拉弓,这还是加上所有将官的数字。朱元璋三人的眼里,这支以成吉思汗嫡系鞑靼部为首的北元大军,可以说是非常的勇猛。一万步骑大军列阵来袭,就算是发起冲锋也丝毫不乱,依旧是自己的有利阵型。即便是经历炮火,即便只剩下两千狼狈的步骑大军,他们依旧如草原狼一般凶猛袭来。面对他们,这所谓的箭雨阻击,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一轮箭雨之后,没死的人就会撞上矛盾拒马阵。就算没有接战,也是快要接战的距离!这种仰天齐射,利用抛物线加大弓箭射程的箭雨,根本没有准头可言,打的就是一个集群消耗,打的就是一个运气。运气好能多消耗一些,运气不好的话就少消耗一些!要是他们距离己方士卒太近的话,这样的箭雨还有误杀自己人的可能!朱元璋放下手中强弓的同时,眼里也不禁有了一抹‘钦佩’之色。一网箭雨落地,又是几百人倒地,可剩下的一千多步骑,却是毫不犹豫的踩在同族的尸体继续冲锋,甚至还没咽气也毫不犹豫的踩!当然,这种时候根本没时间去判断是否咽气,只能默认倒地即为尸!“大炮和箭矢,是杀了他们八成多的人,但也造就了这些真正的‘草原狼’!”陈将军和毛骧在听到这么一句话之后,立马就明白了朱元璋口中‘草原狼’三个字的真正含义。狼是凶狠的畜生,毫无人性,这是绝对的贬义词!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狼是一种强悍且坚韧动物,它们勇敢又有耐性,生命力顽强的象征!看着这一幕,朱元璋又想起史料之中,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持有的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部队,那便是蒙元铁骑!可以说他们肆意掠夺,残忍嗜杀,但绝对不可以说他们军纪涣散。恰恰相反,他们吃苦耐劳,不贪图安逸,且纪律严明,绝对服从命令,以至于他们给人一种为战争而生的感觉。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一幕,只是眼眸子那么微微一跳,眼里的杀意也迸射了出来。“叶青说得对,必须彻底打服他们才行。”“一次北伐不够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不能让他们休养生息,不能让他们在相互攻伐之中,再淬炼出一个成吉思汗来!”“.”也就在朱元璋手按刀柄,下定这么个决心之时,他又听到了足以让他这个皇帝有安全感的声音。城外二百步,不论是矛盾拒马阵中的将士,还是他们身后的刀盾兵,也是各个眼睛猩红,鼻尖震颤,杀意腾腾。这三千衙门驻军,平均年轻不过二十岁,他们之中上过战场的老兵不足一半,另外一半都是家中父兄战死之后,顶上来的军户子弟。明初的制度就是这样,只要开国定为军户,那就世代都是军户,除非男丁死绝!这些还没杀过人的新兵很害怕,即便是穿着时下最好的甲胄,平时训练好也吃得好,但依旧害怕。可他们现在不怕了!因为他们是守护家乡父老的边关驻军,更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热血儿郎!历史文化悠久的,始终傲视天下的民族,怎能在勇气上输给敌人“兄弟,如果我战死了,不要怕踩到我的尸体!”“就算我没死,只要倒地了,你就踩在我身上杀敌,我帮你抱住那些狼崽子的腿!”“怕个屁,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们勇敢,我们更勇敢,他们凶猛,我们更凶猛,他们不怕死,我们更不怕死!”“杀!!!”三千将士一声整齐的爆啸,直接惊了两边山上的飞鸟!三千将士那因为爆啸而呼出的一口气,竟让脚下尘埃腾起!尘埃落定之后,只看见一千盾牌兵全部弓步架立,肩顶盾牌,而这连成一气的铁盾,就是一道钢铁城墙。而这道钢铁城墙的支架,就是一千个流着华夏汉血的热血儿郎。与此同时,一千名长矛兵,也已经双手紧握长达一丈的长矛,并刺出盾牌之前的空隙近半。而他们的身后,一千刀盾兵,也已经做好了近战准备。他们各个拉开步子,左手持圆盾在前,右手持刀向天,全部刀刃向前。而他们此刻的目光,也看向了刀刃的方向,目光如那闪烁刀光的刀刃般锋利!矛盾拒马阵前三十步,已经没了战马,且沦为步兵的孛儿只斤.乌力罕,尽管甲胄已经破损,还受了好几处皮肉伤,但也依旧手持狼牙棒冲锋着。他只是看了看左右两侧的北元士卒,大致还剩下一千多步兵以及三百多轻骑兵,其中还有一半都是仍有可战之力的伤兵。他只是看了一眼城墙上的大炮,然后就近乎于咆哮般的嘶吼道:“大元铁骑,杀!”一声‘大元铁骑’,让这些主要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鞑靼骑兵,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看着伸出盾牌阵一米多长的尖锐长矛,他们不仅不怕,还挥舞了最后一次马鞭。三百多横向分布的轻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