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叶大人上税政绩第一,皇帝不喜反怒,朱元璋夫妇脚踏元朝疆域!(4 / 4)

加入书签

得很不对头。他看了看这早就准备好的官服甲胄,以及象征身份的玉笏,也是再次思考了起来。“不对,以他老哥的脾气,不跳起来砍人都算客气了。”“一定是我的秘奏被皇后嫂子看见,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出。”“京卫指挥使司,是戍守京城的衙门,让曾经天天想入主中原的北元齐王进这里,足以彰显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量。”“但实际上的京军全在玄武湖大营,全在我这个大都督的手里,他王保保一点兵权也没有,完全就是一个看着漂亮,听着响亮,却完全没用的职位。”“像他朱重八干的事情!”想到这里,徐达也只是在暗自一笑之后,又看向朱元璋的同时心中暗道:“老哥哥,你象征性的给一点点兵权也好啊!”“王保保不傻,等他反应过来之后,就会离叶青越来越近了。”“.”徐达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也并不准备出言提醒。因为在他看来,王保保和叶青走得近并不是什么坏事!再者说了,这种事情他还真不能提醒,免得落个为王保保说好话的‘罪名’!三天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又带着浩荡的队伍,走在了去往西安府的路上。骊山北麓,大秦始皇帝陵前大广场之上,来到这里的文武官员,全部身着最高规格的祭祀礼服。朱元璋也穿上了最高规格的,黑底十二章服,并头戴十二鎏鎏冕!在他身边的朱标则身披黑底九章服,并头戴九鎏鎏冕!“跪!”随着礼部司礼官员的一声令下,朱标便和群臣一起面向始皇帝的陵寝,跪在了地上,并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帝致辞!”礼部官员话音一落,朱元璋就双手持托盘,一步一步的拾级而上,最终来到了始皇帝的墓碑前方。朱元璋看了看托盘之上的传国玉玺,然后又看向始皇帝墓碑道:“传国玉玺回来了。”“礼部的人为咱准备了三种稿子,但咱却一份也不用。”“咱只想对始皇帝说两句心里话,咱只是一个农民,但咱赶走了辱我百年的北蛮。”“咱的经历,还真就是受命于天!”“接下来,咱就要用这一方玉玺,让我华夏,既寿永昌!”“.”说完这些心里话之后,朱元璋就面对百官,高举手中的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一刻,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即便是胡惟庸也红眼且泪目。回到应天府之后,传国玉玺就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国玺。而用传国玉玺盖章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各地开始上税的诏书。洪武七年,阳春三月。这时候进入应天府的官道尽是马拉板车,水路码头也尽是各地的官家货船。御书房内,朱元璋看着户部上交的账册,听着户部尚书的总结,也是嘴角带笑。因为今年各地上的税,比起去年要多了不少,也就意味着洪武六年又比洪武五年好了不少。朱元璋在高兴之余,还是严肃提醒道:“你们要严查各地方官,不能让那些为了政绩,就大肆搜刮百姓的地方官蒙混过关。”“如果这些税都是根据咱定的税点所收,那就让吏部按照政绩处理。”“可如果他们敢上欺天下虐民,那就交给刑部处置。”“一定要记住,百官哭,好过百姓哭!”户部尚书恭敬行礼道:“臣一定仔细严查。”朱元璋看了看这比手掌还厚的账册,也是懒得找雁门县的数据了。他直接问道:“雁门县今年上税怎样”户部尚书一听雁门县,直接就笑了起来。户部尚书笑道:“启奏陛下,雁门县路途遥远,他们上的税昨天才到,所以并未造册其中。”“但臣昨天去码头看了一眼,叶大人真不愧是治世奇才呀!”“他们上的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论是布帛制造、盐铁矿业、工商贸易,不论是宝钞还是实物,最起码都是第二名的十倍以上。”“一个县,竟然能上比一个府还多的税,太了不起了。”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绝对不会像户部尚书一眼震惊,在他看来,叶青只不过是还算老实罢了。紧接着,户部尚书又立即补充道:“对了陛下,因为他们的税来得晚,还上得多,所以惊动了胡相,胡相都去码头了。”“要不了多久,胡相就会把最准确的数额,递交于陛下面前!”听到这里,朱元璋当即眉心微微皱起。他可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就户部尚书说的这番话来看,胡惟庸应该挑不出叶青什么毛病。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还算满意的淡淡一笑。片刻之后,户部尚书刚刚离开,胡惟庸就跑了过来。“陛下,雁门县知县叶青所上各项赋税,均为政绩第一!”“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朱元璋听着这么两句话,脸上的表情直接就来了个‘晴转多云’!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月票、打赏支持,谢谢!..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