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防火防盗防皇帝,论叶大人单身的原因,朱元璋被元帅泼水洗脸!(2 / 3)
咱的反调,也都会与他叶青为敌。”“隋炀帝为什么而亡”“世人只知他杀兄弑父,荒淫无道,劳民伤财,好大喜功,多开战端,且败于高句丽。”“但咱们这些人却知道,他杀兄是真,弑父是假,荒淫是假,开的运河咱现在还在用,开的科举制度也成为历朝定制。”“咱之所以现在不用,只因为洪武三年考得太差,需要养士十年。”“他真正灭亡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科举制度,伤害了天下士大夫的利益!”“而他败给高句丽的原因,也是因为科举制度伤害了士大夫们的利益,士大夫们暗中使坏。”“不说这是绝对原因,但也确实有这么个因素。”“.”徐达和王保保看着叶青的亲笔奏疏,对于他那大逆不道的行文方式,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奇怪。他们也是早已见怪不怪了!再者说了,皇帝都没把这当回事,也轮不到他们瞎操心。恰恰相反,他们还就喜欢叶青这为了百姓和江山社稷,连命都可以不要的性格。什么是文臣将心这就是他们都望尘莫及的文臣将心!再看叶青那三条国策,徐达和王保保,也是赞不绝口。徐达点头道:“好一个摊丁入亩,好一个火耗归公,好意一个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这小脑瓜子,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治国大策”“我徐达,果然没有看错他!”说到这里,徐达又看向朱元璋,笑着强调道:“错了错了,是陛下圣明,果然没有看错叶大人。”与此同时,徐达又给王保保使了个眼色。王保保虽然没有和徐达共事多久,但却和徐达斗了半辈子,他们之间的默契,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对对对,徐帅说得对,臣也认为陛下圣明。”“陛下那长期瞪得比牛还大的眼睛,就是一双识人善任的风尘巨眼。”朱元璋对王保保的夸奖话语,表示很不理解,但他也不计较。他只是有些震惊于二人的反应!他以为这些国策也伤了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才故意不穿龙袍过来,已表示诚意和尊重。可他却万万没想到,这二人竟然会是这么耿直的反应,竟然连一丝一毫考虑和犹豫的表现都没有。其实就在朱元璋面露震惊之色的同时,徐达和王保保二人,也明白了朱元璋着常服到访,以及亲自送上他家妹子亲手做的烤鸭的用意。他们还以为不是打他们女儿的主意,就是要他们去干九死一生的事情。可却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为了这种区区小事徐达和王保保只是相视一笑,就先后拱手表态了起来。徐达拱手道:“陛下说臣,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臣之前说有些过了。”“也确实是有些过了,佳人谁不爱,只是臣知道克制而已,财宝谁不爱,只是臣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陛下赏赐臣的土地已经够多了,就算臣上了税,那又如何呢”“就算臣上了税,臣的子孙也可衣食无忧,又何必贪多”“再者说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财有地的士大夫和富商不多上税,让老百姓多上税,本就不合理!”“臣愿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陛下,支持叶大人,支持我大明朝的开国圣主,与这位千古第一能臣!”紧接着,王保保也拱手道:“陛下说臣是天下第一奇男子,其实也有些过了。”“臣不过是一个赢徐达一次,就能乐上一整年的人而已。”“臣投降大明,不过是因为有机会让臣,领兵出征,把大元曾经打下来的土地,再打下来而已。”“我和徐帅去打,您和叶大人这样的圣主能臣去治,方可让这巨大的江山永固,不再上演大元打下来之后不治,如同白打的覆辙!”“至于财宝与美人,臣也很喜欢,但却有度有原则!”“陛下已经把关外最好的牧场赏赐给了臣的部落,也封臣的儿子为指挥佥事,红古城土司,子孙世袭罔替!”(红古城:现在的兰州红古区)“陛下给的已经够多了,如此庞大的牧场和农场,本就应该上税才是。”“臣不和徐帅争第一,徐帅做第一个支持陛下和叶大人的人,那臣一定是第二个。”“唯有如此,国库才能充盈,军费才能不紧张。”说到这里,王保保又眼里尽是期待之色:“只要陛下施行叶大人所奏国策,臣去远征就有希望了。”朱元璋看二人竟然如此深明大义,看徐达已经开始端着盘子,心安理得的吃烧鹅,也是当即就欣慰一笑。他确实慧眼识珠啊!事实足以证明,他说杀尽天下臣工,也不动徐达一根毫毛这句话,是说对了的。事实足以证明,他费尽心思的拉拢王保保,也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也足以证明,他被气得半死,也数次饶叶青不死,也还算正确,只是足够憋屈就是了。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是当即就骄傲了起来。他昂起高傲的头颅,笑着说道:“朕,确实慧眼识人,也确实长着一对风尘巨眼,朕如此待你们二人,便是铁证!”“朕对那混蛋叶青的宽容,也更是铁证!”二人一听,这是用了别人的计策,还骂人是混蛋,这得多不要脸啊这么不要脸的人,必须泼点凉水给他洗洗脸。徐达当即开口说道:“陛下此言差矣,对叶大人的宽容,好像和您没太大关系吧!”王保保更是直白的大声道:“那是皇后娘娘的功劳!”“你,你们.”朱元璋只是冷哼一声,昂首就离开了徐家饭厅。目送朱元璋离开之后,徐达和王保保才发现,他居然把叶青所写的亲笔奏疏落在了这里。徐达知道,朱元璋就算想了起来,也绝对不会倒回来拿。因为他知道徐达一定会妥善处理!徐达正准备一把火烧个干净,却突然又改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