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叶大人反其道而行之,朱元璋终于上当,喜提淮西勋贵全体恨意!(2 / 3)

加入书签

”孔克表也不知道怎么的,明明有着孔家后人这块牌子罩着,却非常的怕朱元璋。只要朱元璋一发火,他这一米八几的身高,直接就得跪下。“罢了!”“退回去,还是让朕先把这一摊子事情说完,你再奏本!”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只是大手一挥,宽大的袖口就扫过了他面前龙案之上的几本奏疏。看着这一幕,但凡是心里有点鬼的人,都觉得心慌得很。他们太了解朱元璋了!一般情况下,就算是上朝,朱元璋也不会自称为‘朕’,都是一个咱字就搞定的事情。只要他一本正经的自称‘朕’,事情就绝对轻松不了。众人微微低头,不敢直面龙颜,尤其是心里有鬼的大臣,更是低头低到了极限。朱元璋严肃道:“你们说,放在朕面前的这三道奏疏,是何人所奏,又是参奏何人”朱元璋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就各个面面相觑,有些内心忐忑了。徐达他们几个没有答话,但却面不改色。当然,面不改色的人也不止是徐达他们几个,还有太子侧妃吕氏的父亲,吏部尚书吕本。吕本‘志存高远’,所以他在朝廷之中的口碑很好,也是继徐达之后,第二个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爱的圣贤级臣工。居高临下的朱元璋,看着面面相觑的那些大臣,当即就锁定了三个人。紧接着,他又看了看这三本奏疏之上,非常刺眼的人名。他们分别是,永嘉侯朱亮祖,平凉侯费聚,都督府都督佥事谢成!再看这些有关于他们的事迹,朱元璋就气得胸前起伏跌宕,以至于胸前的金丝龙头都‘活’了过来。下一瞬,朱元璋一把拍在案桌上,怒声喝道:“朱亮祖,费聚,谢成,你们三人站出来,给朕跪下。”三人一脸惶恐,也一脸的错愕,但还是只有站出来就跪下。可还不等他们跪下,朱元璋就又怒声喝道:“不要跪朕,找准了郑州的方向跪下!”三人忙抱拳一拜,然后就面朝郑州的方向,齐齐跪拜在地。与此同时,大臣们也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叶青用秘奏的方式,绕过中书省,直接向皇帝揭发了这两位侯爵,以及一位大将军有关于赈灾方面的罪行!朱元璋严肃道:“朕的赈灾钦差,也就是宁波府知府叶青,让他的护卫于昨晚送来了秘奏。”“朱亮祖,你的次子朱昱,居然让人去郑州当人牙子,还买了十名黄花大闺女,一百名青壮男子。”“说是女的要孝敬给你当家妓,男的要弄到你庄子里去当农奴”朱亮祖一听,整个人都麻了!他倒是知道自己默许他家老二背着他干这事,也知道被叶青抢购了去,却不曾想到叶青敢直接告发他。这种事能认按照常理来说,这种事绝对不能认!但那叶青就是一个不怕死的,专门和他们对着干的人,一定是人证物证都在,才会来这致命一击。想到这里,朱亮祖当即就知道不认的话,只会罪加一等了。朱亮祖是真的想转过身去,向朱元璋求饶请罪,但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他可不敢。他只有背对朱元璋道:“陛下,臣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啊!”“臣教子无方,臣一定严惩逆子,还请陛下念在臣昔日之功,饶了臣这一回,也念在犬子年幼无知,饶了他这一回吧!”“.”朱元璋听着他的求饶之声,也看着其他淮西勋贵脸上的微表情。他已经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对叶青恨意。看着这一幕,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已经是满意的笑了。他就是要明着给叶青拉仇恨,他就是要让叶青成为,没有了他这座大靠山,就走投无路的人!免得他叶青跳到他这个皇帝的头上去放肆!而他却不知,这就是叶青秘奏的真实目的!叶青想着,他几次点名胡惟庸接手自己的奏疏,都没有达到他要的效果,干脆就反其道而行之。他直接秘奏到朱元璋那里去,打淮西勋贵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恨死了自己一滩血,然后再想方设法的弄死自己。可他叶青也是身穿红袍的朝廷命官,他们再怎么想弄死自己,也只有去借朱元璋手里的屠刀。只要他们‘借刀’成功,他叶青的目的就达到了!朱元璋是不知道叶青的真实目的,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会气急败坏的说‘老子螳螂捕蝉,你他娘的却黄雀在后’也就在朱亮祖安静之后,朱元璋就先后说起了费聚和谢成的罪责。他们的罪行也是纵容子侄,让人牙子去灾区买黄花大闺女当丫鬟家妓,以及买青壮男丁去自家田庄为奴。在说到谢成之时,朱元璋还着重说道:“谢成,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封侯吗”“你在山西之时,掠夺民利,所以没有封侯,连本应和吴复一起获得的一千石公田价赏赐,朕都没有给你。”“朕就是为了让你得到教训,可你却纵容不法,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说到这里,朱元璋又看向百官道:“你们在这里的人,哪一个书读得没咱多”“咱书读得最少,还知道以史为镜!”“匡衡凿壁借光,年轻时候美名传天下,可老了当贪官,就遗臭万年了呀!”“你们也是如此,年轻时候为了驱逐胡虏而战,为了恢复华夏而战,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怎么成了勋贵,就变成你们当初造反的对象了”“朕多次告诫你们,生活要量入而出,不可太过奢靡享乐,不要活成你们当初造反的对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们是不是还想要再来一个朱元璋”说到这里,朱元璋便一掌拍在面前的龙案之上,也等同于拍在了他们的心脏之上。“如果再来一个朱元璋,还要死多少人”“这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经不起这么折腾了!”“朕,仅代表大明的百姓,请你们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