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叶大人不要的回家机会,他对唐人的理解,王保保的决死一战!(1 / 3)

加入书签

“我支持你的选择!”“但是,你得用活着回来的结果,让我知道我支持你的选择,并没有错!”“.”叶青透过单筒望远镜,看着就这么横在尾鹫海湾的海域中心,一侧对着他们,一侧对着那么多敌舰的,王保保所在的帅舰,心中如此暗道。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也再现了当初他和王保保单独探讨战术的时候。时间回到叶青为王保保讲解,舰船与舰载武器的用法用途之时,那是一个唯有圆月当空,大海漆黑一片的夜晚。帅舰船舱之内,烛光之下,叶青和王保保隔着桌子对坐,而那桌面之上,则全是叶青为了讲解清楚,现场绘制的草图。“哈欠!”叶青因为只有把命留给朱元璋一条路可走,所以他非常注意养生,生怕没被朱元璋赐死,却自己病死在了这里。常年的养生习惯,让在这一世年纪轻轻的他,却熬夜熬不过王保保。其实,叶青在熬夜这一块,可以说任何一个当世名将都比不过。毕竟人家都是常年干着爬冰卧雪,和夜里偷营的行当!至于‘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朱元璋,他更是比都不敢比!也因此,王保保已经精神抖擞之时,叶青却已经哈欠连天了。“我说我王大帅,我们还是各自休息了吧!”“狗命要紧,熬夜伤肝,我们能不熬夜,还是不熬夜的好。”叶青话音一落,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就准备回自己的休息舱而去。可也就在叶青刚拉开舱房滑门之时,就被王保保用很严肃的语气叫住了。王保保叫叶青‘等等’的语气,绝对不是命令的语气,但却非常的认真严肃,以至于早已瞌睡虫上脑的叶青,也暂时压制住了他的睡意。因为他也曾是一名资深武将,知道武将认真严肃起来,代表着什么。尤其是这种关系已经好到,一般情况下只会玩笑打闹的情况下。直觉告诉叶青,王保保找自己有要事要说!也因此,叶青也不再懒散,回到座位坐得笔直,也是一脸的严肃。“需要我叫两杯浓茶吗”叶青看着王保保,认真的询问道。王保保只是淡笑着摇头道:“不用,耽误不了伱老弟多少时间。”话音一落,他就拉开了一旁的滑窗。二人看着窗外的圆月,只觉得海上夜空的月亮,真就是特别的亮。本来嘛!陆地上是人的社会,或多或少都有些烟火,尤其是城里,以至于天上的圆月不那么明亮。可这大海之上,除了船上的点点灯火,就只有那一轮发光的圆月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一回,不再是叶青在这应情应景之时,拿着先辈的诗词抒发情感。而是一身明制汉服,并留着汉家发髻的王保保,望着窗外的圆月,极具情感的朗诵着,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叶青看着这一幕,当即就明白了王保保此刻的心境。这首诗翻译成白话,那便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的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故乡的亲人,都在怨恨月夜漫长,整夜整夜的不眠,只为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只为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我披衣徘徊,只感觉夜露寒凉。’‘我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这是一首直抒对远方亲人,以及那回不去的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词。而叶青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在他看来,这首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也正是因为叶青对这首诗的解读到位,才读懂了此刻朗诵这首诗的‘外人’!不错,这一刻的王保保,不是汉臣王保保,而是那回不去的前元的齐王,扩廓帖木儿!他现在思念着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也怀念着他根本就没见过的,只存在于长辈口述,与元史典籍中的强元。他现在的脑子里,便是那没有亲眼见过,但却坚定一定存在,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的‘忽必烈时代’。也就在叶青如此猜测之时,王保保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叶老弟,”“还记得在雁门之时,我竭尽全力的拉拢你,随便你书信拒绝几次,我都竭尽全力的拉拢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叶青淡笑道:“因为你觉得你能打,我能治,我俩一起合作,必定让这天下,再回你知道一定存在过,但却没有亲眼见识过的强元,而且还不会轻易的没落。”“大元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大元开国皇帝忽必烈了!”“尽管对我来说,他不是自己人,但我也可以肯定他的一些政绩。”“他重用汉臣,推行汉文化,甚至为了兴农,还设立了‘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农桑辑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颁行全国!”“可即便是他,也阻挡不了四等人制度的推行,这就是元朝犹如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人的寿命,终究不过短短数十载,他死之后,就连‘劝农司’都没了。”“民族矛盾加剧,阶层矛盾加剧,蒙元贵族更是不顾祖训,大面积的搞退耕还牧。”“洪泽湖一带,本为鱼米之乡,却被糟践得除了草还是草”王保保看着对元朝解读如此透彻的叶青,也再次欣慰的笑了笑。因为他可以肯定,他最后因为叶青而投降大明的选择是正确的。王保保看向叶青,淡笑道:“我曾乔装去雁门县的边贸街逛过,在那小小的地盘内,我看到了真正的汉蒙一家。”“皇帝老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你却做到了。”“如果我们当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