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古以来(3 / 3)

加入书签

“陛下,若此书写成并传遍天下,大明将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届时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一句‘自古以来’,就可以成为真理。”

朱雄英激动的双拳紧握,差点跳起来高呼。

就连朱标都被话语里的豪情感染,露出兴奋之意。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淡定的多了,但脸上也带着欣喜和向往。

“你小子就会给咱画大饼,不过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

“咱大明可不就是天地正统吗,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天下,四夷自古以来就是咱华夏子民。”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可不能再咱手中丢了。”

“否则九泉之下,咱哪还有脸见列祖列宗。”

陈景恪说道“陛下英明,大明必将在陛下的带领下,开创远超历代的辉煌盛世。”

朱元璋嘴角上扬“别拍马屁,咱早就说了,咱不吃这一套。”

之后四人又继续讨论《华夏简史》该怎么写,当了半天听众的朱雄英,终于忍不住发表了许多看法。

不少看法都颇有可取之处,引得众人一致称赞。

陈景恪心中对四人做了对比,朱元璋是最务实的,关注点全在大明正统上面,别的一概不关心。

他想要四夷统治的合法性,也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战争。

马秀英和朱标要好一点,除了大明正统,对天朝上国的荣誉也同样很重视。

朱雄英虽然年幼,却是四人中雄心最大,也是最关注文化传播的。

当然,这和他们的出身所受教育有关。

朱元璋出身太低,后来起家了开始读书,眼界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并不是在贬低他,相反,以这样的出身还能夺得天下,他的能力绝对是历史前几名。

但不可否认的是,出身确实也限制了他的很多看法。

马秀英出身好了许多,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朱标更别提了,出生时朱元璋已经是一方豪雄,又有母亲教导。

眼界自然又不一样。

但他是传统儒家教育出来的弟子,眼界依然受限。

朱雄英出生就是天潢贵胄,又有陈景恪在一旁引导。

眼界反而比父祖更高,追求也更大。

不过他现在还是太年幼,思想也不成熟,还需要时间去成长。

眼见众人聊的都很高兴,陈景恪趁机说道

“陛下,若想让四夷认可华夏支脉的身份,朝廷的一条律法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可是大明子民与异族番邦之人成婚,需上报衙门是吧?”

大明有个制度,汉夷通婚要上报衙门,获得许可才行。

否则就是野合。

这条政策可以说严重阻碍了民族融合,必须要取消。

陈景恪说道“是的,既然自古皆为一家,为何大明要区别对待呢。”

朱标疑惑的道“虽然祖上是一家,现在毕竟已经分家了,区别对待也无不可吧?”

陈景恪摇头道“作为宗主国,若是强调身份差异,只会让四夷对我们产生隔阂。”

“若想让四夷心服口服,就要做到一视同仁。”

“非但如此,我认为大明的户籍上,也应该取消类似的标识。”

“大明的子民就是大明的子民,不分汉夷。”

朱标若有所思的颔首道“有道理。”

朱元璋眉头微皱,显然有些不认同这个观点。

正准备开口反对,却听朱雄英先说道

“景恪说的好,大明乃宗主国,就要拿出宗主国的气度来。”

“将心比心,若有人以身份区别对待我,我也无法将其视作同类。”

朱元璋顿时将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

“说的对,还是咱乖孙大气,将来必为一代明君。”

在他看来这条改不改都没区别,方才之所以反对,也只是不想朝令夕改。

现在既然乖孙都赞同了,那就改了吧。

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众人才各自散去。

等他们都走了,朱元璋问马秀英道

“妹子,陈景恪这个人,你怎么看?”

inf。inf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