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犹豫啥,联姻啊。(2 / 3)
孙给引偏了。
不过他没有急着开口解释,而是想听听陈景恪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
陈景恪也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
“商人和商业是不一样的,对国家有用的是商业,而不是从事商业的商人。”
“我们要鼓励商业发展,但要提防限制商人。”
朱雄英有些半懂不懂,不过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倾听。
“国家的最高追求是稳定,所以制定了律法来规范各种行为。”
“有时候为了稳定,甚至会牺牲利益。”
“而商人不同,他们只有一个追求,就是利润。”
“为了利润,他们不惜践踏任何法律,将国家弄的破败不堪也无所谓。”
“有一本书,上面写满了赚大钱的法子,你知道那本书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朱雄英摇摇头,心中则有些兴奋。
还有这样的书?要是朝廷掌握了,那岂不是就不用为钱粮发愁了。
陈景恪笑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大明律。”
“啊?”朱雄英很是惊讶。
朱元璋先是有些意外,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陈景恪解释道“贩卖人口,盗墓,走私,抢劫……来钱又快又多。”
“如果没有国家律法的约束,将会有无数人去干这样的事情。”
“商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律法约束,他们敢做下任何事情。”
朱雄英连连点头,他有些明白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打压商人还有个原因,比刚才说的那些更重要。”
朱雄英好奇的道“什么原因?”
陈景恪说道“他们有钱,如果再掌握了权力,就会失去约束。”
“他们就敢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击对手,去压榨百姓,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秩序。”
“如果他们手中再掌握一部分人口,那钱、权、人,他们都有了。”
“就会组建军队,对抗国家,甚至起兵造反。”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禁止商人出仕的原因……”
朱雄英郑重的道“我懂了,商业能让国家经济变得繁荣,是好东西。”
“但从事商业的商人不是,所以要打击商人,限制他们的财富和权力。”
陈景恪笑道“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商业是好的,但万事不能过度,过度的商业化也会损害到国家秩序。”
“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行业,朝廷都不能插手。”
“有些要害行业,必须朝廷亲自出手管控才行。”
“比如盐铁专营,比如军器制造……”
“现在对你说这些还为时过早,过几年再说也不迟。”
朱雄英点点头,也没有继续追问。
朱元璋更是欣慰不已,说的好啊,比自己解释的更透彻。
咱的乖孙也聪明的紧,一听就懂,未来肯定比咱强。
大明三代君王,一代更比一代强。
嘿嘿,想想咱就高兴。
成功打消了朱元璋的突发奇想,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他真的有点想念朱标了。
朱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对经济一道有着独特的了解。
有他盯着,就不用怕朱元璋这边出问题。
现在他不在,只能靠自己盯着,累啊。
不过还好,老朱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很听劝。
而且他做事情非常果决,对推行新政是非常有利的。
以前陈景恪打心底里畏惧这位杀人如麻的皇帝。
还想着先蛰伏,等朱标继位再慢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实在不行,就等到朱雄英继位。
接触久了才发现,朱元璋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很多比较激进的改革,还真要靠他来推动才行。
就比如黄河回归故道,哪个君主能两天就做出决定,并开始布局?
所以,老朱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马秀英、朱标和朱雄英三人都活着的情况下。
否则……可以打出寄寄了。
——
陈景恪心心念念的朱标,这会儿刚到山西,
朱棡出城数十里迎接自己的大哥,两兄弟见面自然是欢喜的很。
到达太原城,朱棡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朱标虽然连声说低调,但对于兄弟的盛情,还是很受用的。
当晚,彻夜长谈。
面对关系最好的兄弟,朱标也交了底,将真实目的告诉了他。
并把朱元璋写的那一封几万字长的信,也拿给他看。
看完信之后,朱棡无比震惊。
“这……这……这怎么可能?”
如果不是有父亲的信在,如果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