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蓝玉竟成嘴替(2 / 3)

加入书签

不得清高。”

“求同存异,方才是处世之道。”

然后他又将李祺忠心任事的经历讲了一遍。

方孝孺露出沉思之色,然后躬身道“受教了。”

随后白英急匆匆的赶来,看到陈景恪和方孝孺的短发,表情非常复杂。

他知道陈景恪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知道最后受益更大的会是谁。

所以他什么都没说,郑重的向两人鞠躬,然后转身离去。

没多久,他以及他手下一帮老弟兄,全都变成了寸头。

有几个甚至直接剃了光头。

于是,工地上就出现了很多短发之人。

而且白英特意在役夫中间,宣传这么做的原因。

有病气论支持,又有陈景恪这个神医的名头在,大家倒没有质疑这么做的对错。

只是蓄发是传承久远的规矩,现在突然要剃短发,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办法接受。

但他们的行为,也让很多役夫产生了动摇。

大家从原本的不理解,慢慢开始变得好奇。

然后就有役夫受不了头上的虫子和小疮,也将自己的头发剃了。

结果发现效果出奇的好。

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周围一圈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剪掉了长头发。

虽然和总人数比起来,剪发的人毫不起眼,但也很是壮观了。

一种莫名的冲动,开始在人群中间酝酿。

剃发之举,自然遭到了儒家出身的官吏的指责和反对。

这时候方孝孺的嘴炮就有了用武之地。

当场驳的那些儒生哑口无言。

但他们没有认输,而是写了奏疏进行弹劾,同时写信将此事告知了师长。

陈景恪也没有束手挨打,身为穿越者他更清楚舆论的重要性。

在剃发的同时,一封奏疏已经送往了应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的清清楚楚。

方孝孺也写了一篇数千字的文章,论述剪发和孝道耗无关系。

开篇就用了孝经的那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本意是让大家爱护身体,不要自残,并没有说不能剃发。

自古以来谁不剃发?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剃过法?

男人发及肩,女人发及腰。

如果不剪发,是怎么保持头发始终及肩的?

胡须算不算法的一种?有几个男人没有刮胡须?

某些腐儒一边喊着剃发不孝,一边剪头发比谁都勤快。

这是什么?这就是伪君子。

还有人拿曹操以发代首举例,意图告诉世人头发的重要性。

曹操是奸雄,自己不讲信用,违反了自己的法令,随便找个借口糊弄人,竟然还真有人信?

那曹操还用人肉做军粮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

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呢,你们是不是也想学?

接下来就是讲剃发的好处,自然就是陈景恪的病气论,以及社会现状。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剪发百利而无一害。

短发能减少九成的疾病,剪发才是爱护生命。

你们这些腐儒,竟然要求大家留长发,就是草菅人命。

接下来就开始上纲上线了。

剃发是每个人的自由,自古至今理发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腐儒们为何抓住头发不放?难道头发真的如此重要吗?

不,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这都是借口。

维护头发不过是表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最后盖棺定论,谁反对剃发自由,谁就是伪君子,是草菅人命的真小人。

陈景恪看后,也不得不说,方孝孺的文章果然是一绝。

之前碍于礼法规矩,有点放不开。

自从突破礼法约束,放飞自我,在喷人这一块真的是拉满了。

然后他就将这篇文章一起送往了应天。

其实他更希望的是有一份报纸,将这篇文章网上一登,那才叫热闹。

但这玩意儿太危险了,老朱不一定会同意。

而且自己的班底还太薄,现在还不适合搞。

就在陈景恪不知道的情况下,李祺也上了一封奏疏。

不是检举陈景恪的,而是在为他开脱。

将工地的艰辛一点不落的写了下来,然后讲述为了防止疫病,朝廷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但依然爆发了好几场疫病。

又讲了陈景恪到来之后,是如何的深入病人中间,如何的悲天怜人。

还讲了陈景恪是如何发现蚊虫害人,为了减轻役夫的痛苦,毅然决然的剃发。

反正在他的奏疏里,陈景恪都快成圣人了。

所作所为也都是为了百姓……

如果陈景恪看到这份奏疏,肯定怀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