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封王建制(2 / 4)

加入书签

,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岂能不知道藩王的问题。</br>可作为皇储,他不能提。</br>至少在成为皇帝之前,他不能提藩王之事。</br>现在陈景恪将这个隐患说了出来,他只觉得果然不愧是他的伴读啊,总是想他之所想。</br>关键是,陈景恪不光说,还提出了解决办法。</br>大明的统治能力有限,太远的土地打下来也无法统治。</br>分封给诸王是最合适的。</br>至于诸藩王会不会同意……这是毫无疑问的。</br>一个天天受皇帝猜忌的藩王,一个真真正正的王,选哪个还用说吗。</br>既解决了藩王问题,还增加了大明的底蕴。</br>果然不愧是我的伴读啊。</br>陈景恪顿了一下,给众人反应时间,才继续道:</br>“如果将来哪个藩王不小心失了国,大明作为宗主国,可以帮他们复国。”</br>“若大明遭遇了困境,还能靠着诸藩尝试挽回局面。”</br>“说句大不敬的,就算将来大明真的没了。”</br>“总不能所有藩属国也一起没了吧?”</br>“只要还有藩属国存在,就可以保证朱家的祭祀不会断绝。”</br>“这才是真正的,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br>听完这一席话,朱元璋只觉得犹如三伏天,喝了冰蜜水一般,浑身舒爽。</br>心中的那一点顽症也彻底消失了,整个人充满了斗志。</br>咱还能再战二十年,为大明打下更多的疆土。</br>到时乖孙也长大了,接过咱的战旗,继续征战。</br>咱就不信,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还不能打下足够的土地。</br>至于朱标,这是他心中的痛。</br>高血压,咱怎么舍得再将这社稷重担交给他。</br>好好的孩子,将来肯定是有为之君。</br>咱都想好了,再过几年就让位给他。</br>可是现在一切都被朱樉那个畜生给毁了。</br>每每想到这一点,咱都恨不得将那畜生给活剐了。</br>不过皇位还是要交给标儿的,只是咱不能如以前设想的那般,将所有担子都交给他。</br>咱当太上皇,帮他分担一些政务。</br>等咱老了干不动了,乖孙也长大了,就由他替标儿分担政务。</br>想到这里,他看了看陈景恪。</br>还有景恪在,也能帮标儿分担一些政务。</br>什么叫肱股之臣,这才是。</br>不是一味的反对咱,而是在看出咱的问题在哪之后,还能帮咱想到问题。</br>这个闺女,嫁的可太值了啊。</br>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朱元璋也没有轻易就做出决定。</br>他需要和人商量一下细节。</br>那么谁最合适呢?</br>满朝文武看了一遍,唯有徐达。</br>而且他还有个身份,燕王朱棣的岳父。</br>如果朱棣能封王建制,对徐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br>汤和倒也忠心,可他能力是真不行,而且性格也有很大缺陷。</br>以前还有个李善长,只可惜。</br>算了,不提他了。</br>于是他让人将徐达找来,将境外封王之事说了一下。</br>徐达听完之后,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一个身影:</br>“上位,此法可是景恪所献?”</br>朱元璋笑道:“除了他还能有谁,你说此法是否可行?”</br>徐达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br>“军功爵制、开海、封王建制……景恪的野心比你我可都要大啊。”</br>朱元璋颔首道:“从他鼓动咱编写《华夏简史》,咱就看出他的野心了。”</br>“非为一家一户计……心里装的是华夏族群。”</br>“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华夏更加强大……”</br>徐达状似不经意的说道:“现在大明就是华夏正统,大明强大,华夏就强盛。”</br>“华夏强盛,大明也能威加海内。”</br>朱元璋笑道:“你放心好了,这个道理咱还是懂的。”</br>“他想壮大华夏,就只能依靠大明。”</br>“将诸藩王封在化外之地,用不了百年,那里就会变成华夏领土。”</br>“就算咱的子孙失了国,继任的依然是华夏子孙。”</br>“肉终归是烂在了锅里面。”</br>“其实知道了他的想法,咱反而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