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无题(3 / 4)

加入书签

”</br>朱雄英明显不信,说道:“最好如此,你自己好好反省吧,我有事去办,别跟着我。”</br>陈景恪意味深长的道:“好,不打扰你的‘正’事。”</br>“记得讲故事时候,将契约论部分去掉。”</br>朱雄英知道瞒不过他,头也不回的道:“啰嗦,好用你说吗。”</br>等他离开,陈景恪才长吁口气,然后露出开心的笑容。</br>果然,成了。</br>他抛出契约论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br>华夏文明诞生过各种各样的思想。</br>民贵君轻就不说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无神论才是对天赋皇权最大的挑战。</br>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神论思想,南朝范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br>只是身处皇权时代,他也只敢反佛反迷信,不敢反对皇权。</br>中国古代有人敢质疑君权吗?还真有。</br>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就明确对君权提出质疑。</br>并且反对‘独治’,提倡‘众治’。</br>只可惜,他的思想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r>陈景恪提出契约论虽然激进,但只要不反对君权,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br>况且他讲的那个故事,恰恰说明君权是必然的结果。</br>百姓和君主做了一场交易。</br>我们让你当君主,给你纳税,你保护我们。</br>虽然不如天赋皇权那一套招人喜欢,但总归还是认可了皇权存在。</br>只要不反皇权,稍微激进一点的言论,是死不了人的。</br>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他的推测没有问题。</br>朱元璋禁止他传播这套理论,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br>眼下他也没打算传。</br>一个大一统的大明,更有利于他施行变革计划。</br>真把大明搞乱了,那才是彻底完蛋。</br>况且皇权和大同世界必然冲突吗?</br>如果真能实现‘代天行道’理论,也是个不错的结果。</br>这次最大的收获,不是朱元璋没惩罚他,而是朱雄英接受了这一套理论。</br>老朱就是过去的残党,朱雄英才代表着未来。</br>一点一点影响他,等他登基之后,很多激进的政策才更容易施行。</br>——</br>另一边,大明使节团乘坐的舰队,历经二十余天行程,终于到达了高丽。</br>路上还遇到了北元舰队的阻拦。</br>大明舰队没有缠斗,直接掉头驶入深海,利用新式战船的性能,借助风浪轻松击溃了北元舰队。</br>这一仗,让原本担忧不已的使节团士气大振。</br>使节团进入高丽,不出意外遭到了高丽王的冷遇。</br>直到数日后,他才在群臣的抗议下,接见了大明的使者。</br>但也仅此而已,在接下诏书之后,就再次消失了。</br>大明使节自然非常愤怒,若非有皇命在身,早就甩袖而去了。</br>不过,高丽王虽然不待见大明使节,高丽的读书人和文官却早就翘首以盼了。</br>他们知道得到消息,大明天子派遣了一支庞大的使节团,其中有数百名饱学之士。</br>目的是和高丽读书人交流学问。</br>这是啥?这是对高丽华夏身份的认可啊。</br>读书人和文官群体,早就激动的不行了。</br>在使节团到达的当天,就有数十名读书人和文官前来拜访。</br>之后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从高丽全国各地汇聚而来。</br>大明使节团是带着任务来的,虽然心中很鄙夷,面上却表现的有礼有节。</br>只是交流过后才发现,高丽的读书人也并非没有一点可取之处。</br>很多见解,都非常的独到。</br>如此,大家才渐渐端正了态度,拿出了真本事。</br>而高丽的读书人感受就更深了,果然不愧是华夏主脉,随便来一个人,学问都如此精深。</br>对大明更加的倾慕,也更加坚定了一心侍奉大明之心。</br>然后不出意外,带路党出现了。</br>各种机密消息,通过这些人的口告诉了使节团成员。</br>比如,北元辽东丞相纳哈出的使节,比大明使节提前一步到达,对高丽进行了威慑。</br>高丽王就是受到他的威慑,才如此冷遇大明使节团的。</br>这些消息,都被汇总记录在册,然后传回国内。</br>就连记录这些情报的人,都不知道大明会用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