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用木牛流马耕地(2 / 4)

加入书签

有法要强。”</br>“别看咱表面上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其实心里也没底。”</br>“心里越没底,咱就越容不下别人反对,那时候咱是真的累啊。”</br>“还好陈景恪出现了,有能力帮咱设计一套更好的制度。”</br>马皇后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其实她心里很清楚,事情远没有他说的这么理性。</br>放牛娃出身,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得了天下。</br>有此成就者,亘古唯一。</br>他有多自信可想而知,也有自信的资本。</br>他相信自己能将国家治理好,相信自己制定的制度不会比前人差。</br>直到遇见了陈景恪。</br>他才真正清醒过来,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br>他纠结过,也一度不服气。</br>还好,他还保持着理智,比起个人的那一点点胜负心,他更希望大明能变好。</br>于是接受了陈景恪的存在。</br>从原本的心有芥蒂,质疑,到现在的信任有加。</br>作为枕边人,她亲眼见证了全过程。</br>甚至朱元璋能这么快,就承认不如陈景恪,并接受他的能力。</br>马皇后的开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r>但这一切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没必要再提起。</br>只要一切都在变好,大家都能好好的,她就满足了。</br>说到这里,朱元璋往躺椅上一躺,脚一蹬摇摇晃晃的好不惬意:</br>“现在多好,没有了没完没了的烦心事,每天处理一下政务,还能有时间陪陪伱。”</br>“咱也终于体会到当皇帝的好了啊。”</br>“哈哈……”马皇后笑了起来:“标儿可能不这么想。”</br>“嘿……”朱元璋笑道:“谁让他是咱的儿子呢。”</br>“他要是不服气,等他儿子长大了,也这么使唤他儿子去。”</br>——</br>朱标听说又要废奴,也是头疼不已。</br>倒不是反对废奴,而是新税法还没弄好,又来一项变革。</br>忙不过来啊。</br>不过还好,废奴是可以和摊丁入亩放在一起的,就是额外附上一份保障制度罢了。</br>而且这么做,还能名正言顺的,把偷懒的陈景恪薅过来帮忙。</br>陈景恪倒也没有推辞,参与的越多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就越清楚,有助于以后的改革。</br>奴仆保障制度比较简单,主要在人身安全和薪酬两方面。</br>他倒是想搞一本劳动合同法来着,可惜那是奢望。</br>先废除奴籍,给奴仆们最基本的保障,别的以后再慢慢争取。</br>至少法律上废除了奴籍,奴仆也是良籍,抓住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多。</br>期间有一名官吏,问了一个问题:</br>“摊丁入亩、废奴、鼓励百工技艺,会不会导致土地无人耕种,粮食不够吃。”</br>陈景恪是这么回答的:“真正能依靠百工技艺为生的,只有极少数。”</br>“更多的百姓,还是要靠地吃饭。”</br>“况且,农耕是植入华夏人骨子里的东西,就算有钱也不会放弃土地的。”</br>“除非有一天,百姓能完全脱离土地生活。”</br>“但若真到了这么一天,那百工技艺肯定已经非常高。”</br>“木牛流马一类的技术全民普及,百姓赶着木牛流马去耕地,一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br>用木牛流马耕地?</br>众人皆大笑不已,有人打趣道:</br>“难怪陈都尉能想到如此多的变革之法,思维果然天马行空。”</br>有人附和道:“是啊,我只知道木牛流马能用来运输物资,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用它来耕田的。”</br>接着大家就煞有介事的讨论起此事。</br>倒不是嘲讽陈景恪,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br>这些人都是朱标核心团队成员,早就知道陈景恪的能力。</br>甚至都算是他的半个学生。</br>从任何方面,都不会嘲笑他。</br>只是大家知道他为人宽和,喜欢开玩笑而已。</br>陈景恪饶有兴趣的听着大家的讨论,想看看他们的想象力能有多丰富。</br>运输就不说了,顺着他耕地的思路,有人想到了拉播种机,有人想到了拉磨。</br>还有人想到了钉上铁皮去打仗,不需要多灵活,直直朝着敌人军阵冲过去就行了。</br>将敌人军阵冲散,跟在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