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2 / 3)
没有轴承的时候,轴和轮子是直接接触的,太容易磨损了。</br>出一趟远门,要随身携带一堆车轴,随时更换。</br>有了轴承,更加省力,还节省车轴。</br>考虑到这个年代钢铁质量不过关,他没有搞滚珠轴承,而是弄出了柱状轴承。</br>虽然效果没有滚珠轴承好,但比起没有轴承,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了。</br>找来熟练工匠,纯手工打造,很快轴承和弹簧全部弄了出来。</br>一通捣鼓之后,一辆新型马车诞生了。</br>谁见了都说好。</br>朱雄英吐槽道:“有这样的技艺,为何不早拿出来?”</br>陈景恪翻了个白眼:“你以为这两样东西,就只有这一点用处了吗?”</br>然后他又指挥工匠,弄出了滑轮组。</br>当陈景恪利用滑轮组,轻松吊起几百斤重物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br>尤其是宁吉忠,更是惊喜的道:“太好了,有了此物我们造船的速度能加快数倍。”</br>“陈伴读果然学究天人,老朽佩服,佩服啊。”</br>朱雄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也跑过来试了试。</br>虽然不如陈景恪那般轻松,却也将重物给吊了起来。</br>“好好好,果然是好东西……”</br>这还不算完,陈景恪又提出了一个龙门吊的概念,让宁吉忠等人进行研究。</br>至于龙门吊这个名字是否犯忌讳——此时需要某太孙出来背锅。</br>这是太孙亲口赐下的名字,谁敢不同意?</br>对此,朱雄英连翻了好几个白眼。</br>宁吉忠对陈景恪已经彻底心服口服,立即带人研究设计,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br>先打造了一个小型龙门吊,轻松了吊起了几千斤重的木头,并准确将其安放在预定位置。</br>所有参与的工匠都兴奋的欢呼起来。</br>就连沉默寡言的梅老实,都激动的说道:</br>“有了这个龙门吊,造船的速度能提高几十倍。”</br>“很多为了节省人力,需要拆开一点点建造的结构,可以先弄好用龙门吊安装在上面。”</br>于是,一个更加庞大,能适用五千料大船的龙门吊,就提上了日程。</br>这还不算完。</br>很快舟山水师统领、武定侯郭英,前来拜见太孙。</br>对他,朱雄英还是保持着足够礼遇的,亲自接见一番嘘寒问暖。</br>郭英对太孙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不敢有一丝轻慢之处。</br>这些都不是重点,当郭英见到滑轮组之后,也是惊喜不已。</br>“有了此物,我们升降船帆就能变得更加轻便……”</br>然后他又解释了升降帆的重要性。</br>现在升降帆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几个人,一点点拖,非常的费力还麻烦。</br>根据他的估测,有了滑轮组,能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还能节约出至少一刻多钟的时间。</br>遇到敌人的时候,升降船帆的速度越快,就意味着准备时间更短,能更快投入战斗。</br>那就是生与死的差别。</br>还有就是应对风浪的能力更强,海上气候多变,需要不停的调整风帆的高度。</br>有时候突然来大风了,就要紧急降帆。</br>一个操作失误,就是船毁人亡。</br>总之就是,有了滑轮组,对水师的战斗力有着巨大的提升。</br>解释过后,郭英立即请求,让宁吉忠等人研究滑轮升降。</br>此时他对陈景恪更是充满了好感。</br>原本他在宫里的妹妹就暗示过他,陈景恪不简单,宜交好。</br>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礼节性的打了一下交道。</br>随着陈景恪逐渐走向台前,他才知道妹妹为何要如此叮嘱自己。</br>可惜,此时再去结交已经晚了。</br>只是他没想到,陈景恪竟然还懂工匠之道,果然是全才啊。</br>军事方面的应用,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技术进步的威力。</br>朱雄英现在就是如此,原本他以为滑轮组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竟然还能应用到军事领域。</br>当即就下令宁吉忠研究。</br>同时,命人将滑轮组、龙门吊的技术,通报给另外两家船厂。</br>还派人将此事汇报给朱元璋。</br>就因为此事,朱雄英一行人在船厂呆了差不多一个月。</br>不过他也不是傻等着,中间乘船去了一趟舟山水师大营,亲自慰问了将士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