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汉郡(2 / 3)

加入书签

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朱元璋冷哼道“哼,就怕你是借着玩笑的口吻,说出了心里话。”

朱雄英连忙道“皇爷爷请相信我,我是真的随口开了个玩笑。”

“大明是如何谋划辽东和高丽的,我全都看在眼里,又岂会不知大家付出了多少心血。”

朱元璋这才放过他“但愿你真的只是说笑,而不是真的认为很简单。”

又说了一通战争的残酷性,这一茬才算是揭过。

朱雄英擦了把汗,这老头骂起人来是真凶啊,以后绝不能再拿此事开玩笑了。

陈景恪心下暗笑,让你小子没正行,这下被批了吧。

之后话题回到最初,陈景恪接着方才的话说到

“拿下高丽不是结束,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如何治理这里,就成了大明当前面临的第一难题。”

“如果治理不好,很可能会重蹈唐朝覆辙。”

朱雄英不解的问道“你不是说经过千年熏陶,高丽人对中原非常向往吗?为何还会难以治理?”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正如叶公好龙的故事,大明就是那条龙,高丽就是叶公。”

“他们确实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且因为离的远,他们只看到了中原的好。”

“所以对大明非常尊崇,视为宗主之国。”

“可是千年的发展,他们拥有独立的统治体系。”

“说的直白点,他们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利益群体。”

“两个国家融合,必然有一方的利益群体要失势。”

“而大明和高丽融合,必然是高丽旧贵族利益受损。”

“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的时候,之前想象出来的种种美好就一文不值了。”

“如果大明处理不好这一点,那些利益受损的权贵官僚,定然会起反心。”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

“高丽是贵族政治,更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官吏世世代代都是官吏……”

“大明行科举,唯贤才是举,剥夺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

“高丽的官僚权贵们,定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

“这确实是个麻烦事情……”

朱元璋考问道“你可有办法解决?”

朱雄英下意识的想说一句,不是有景恪吗。

还好,他及时反应过来,这是给他的问题。

如是他想都不想就来这么一句,皇爷爷不但会对自己失望,还会对陈景恪生出不必要的担忧。

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陷入了思考。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历史上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所以很快他就有了想法

“仿照汉初,在高丽施行郡国并行制度……”

“在郡国内依然施行高丽之法,但慢慢的普及学问开启民智。”

“如此三五十年后,削藩施行郡县制。”

“还可以将敌视大明的官僚权贵,全部迁徙到大明进行安置……”

“将心向大明的权贵官僚留下,让他们继续治理高丽……”

一次性将权贵官僚全部迁走,这是不现实的。

要是真这么做,高丽分分钟就烽烟四起。

但将其中一派迁走,另一派定然是很乐于见成的。

将反对派迁到大明内部安置,就相当于是打断了他们的爪牙。

就算他们有多少想法,也只能装做归顺,用不了多少年就习惯了。

留下的都是心向大明之人,借助他们的手稳定高丽。

听过他的全盘计划,朱元璋非常欣慰“不错……景恪伱怎么看?”

陈景恪也称赞道“太孙之法确实高明……”

“不瞒陛下,郡国并行我想到了,但后面将反对者迁到大明,我着实没有想到。”

朱元璋的嘴角疯狂上翘“哈哈,景恪你就别贬低自己抬举他了,不过是一点小聪明罢了。”

之后三人围绕朱雄英的策略,进行了细节完善。

陈景恪提议,恢复汉四郡。

“大明乃华夏正统,恢复汉唐河山,复汉家制度乃天经地义之事。”

“重设汉四郡,行郡国并行之制,高丽人也比较容易接受。”

汉四郡就是汉朝在辽东、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立的四个郡。

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这四个郡存在数百年,在辽东和朝鲜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恢复汉四郡,比重新划分郡县,更容易为当地人所接受。

而且还能增加当地人的自豪感和对大明的归属感。

很简单的道理,出身。

出身汉四郡和出身高丽旧贵族,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五年不要有太大的动作,以稳定为主。”

“除了推广《华夏简史》之外,最好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