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吕宋(2 / 3)

加入书签

儿子。

张士诚战败,那偏将带着十几条船和几百号人逃到南洋,后来将家人也接了过来。

李奇义就是那时候下南洋的。

后来就接了他爹的班,成了海盗势力的首领。

为了降低南洋土著对他们的警惕心,海盗集团和商人集团故意表现的不和。

实际上暗地里一直保持默契合作。

商人集团为李奇义提供资源和情报,李奇义则暗中替他们解决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部落做的很过分,就会让李奇义他们出手解决。

至于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反抗……

许柴佬继续说道“别的不说,只要土人不许我们的船只靠岸贸易,就能将我们活活饿死。”

“是,我们也可以和李首领他们一样,以耕地、打渔、劫掠为生。”

“可是你想过这样的日子吗?你们谁想过?”

众人都连忙摇头,经商多好啊。

申季亮也悻悻的闭上了嘴巴。

许柴佬见众人都不吭气了,也就不再说什么。

但心中却非常的无奈。

他岂能不知道退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

算上李首领他们,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

除去老幼妇孺,能上战场的就两三千人。

靠这些人和当地土著打?

别做梦了。

就那么点人,死一个就少一个。

就算一路胜利,人没了又有什么用?

更关键的是,失去了大明这个后盾,他们没有那个资本和土著做对。

他们是商人,需要和不同的人做贸易才能活下去。

以前没了土著,他们还能将货物贩向大明。

现在没了大明,他们只能和土著做生意。

双方真要打起来,土著只需要不和他们贸易,就能将他们困死。

倒是可以学李奇义他们,自己找个肥沃的小岛耕田打渔。

可他们世世代代的都是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旧业难舍啊。

更何况,经商虽然会被收保护费,可也比种地轻松赚钱。

许柴佬也早就看透了盟友的本质,就是一群商人。

别看提起土著大家都恨的牙痒痒,真要开战一个比一个退缩的快。

正是因为认清了这一点,他才一直当和事佬,能忍则忍。

也正因为对盟友认识太清楚,他更有一种怒其不争之感。

难怪历朝历代都瞧不起商人,确实是有原因的。

他虽然也是商人出身,却自认为和别的商人不同。

他更懂大义,识大体。

其祖籍泉州,先辈一直从事海贸。

他从小就在船上长大,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家学渊源又善于管理,处事也较为公道,是年轻一辈里的头面人物。

本来他还有种种理想抱负,可随着朝廷一纸诏书,一切都化为泡影。

他成了大明弃民,就只剩下活着这一个目标。

一开始他也很恼恨大明,这么大一个国家,竟然被区区倭寇给骚扰的闭关锁国,将我们这些百姓都给抛弃了。

你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天朝上国?

真关起门来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啊?

但随着时间流逝,吃了太多没有母国保护的苦,他心中的恨意虽然没有消失,却多了一种强烈的期盼。

希望有朝一日大明能取消海禁,能允许他们重为大明子民。

是的,恨意和期盼同时存在。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

想到这里,一个身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脑海里。

岑信通。

此人两年前出现在马尼拉,自称是在大明犯了罪逃过来的。

南洋很大,但圈子很小。

尤其是在吕宋范围内,出现任何一个陌生人,许柴佬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他看到岑信通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

之后就派人时刻盯着,果然发现了异常之处。

岑信通没有任何营生,却有花不完的钱。

每天出入各种喧闹场所,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很明显是在打探消息。

许柴佬一度以为,他是某方派来的探子,准备对马尼拉不轨。

但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岑信通不只是打探吕宋的情况,而是在了解整个南洋的情报。

还画了南洋各个岛屿的地形图。

而且他画地图的水平相当高,根本就不是小势力能培养出来的。

再考虑到此人的来历,许柴佬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念头,莫非此人是大明密探?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却也让他兴奋起来。

莫非朝廷真的有意重返南洋?

之后他就开始有意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