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治河(2 / 3)

加入书签

上洪水泛滥,河堤就会整段跨入运河里面,加上运河两岸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很快就会将清理畅通的河段重新堵塞。故此,整修运河的关键,乃是修建坚固的河堤,同时防止洪水造成地危害。这就是要大规模石料的缘故,还好,这一点,骁果军有了水泥,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当然,有了水泥,可不代表着石料就用不到了,一样缺少不了,只是要比之前少了许多。

听闻司徒亮对水泥的介绍,司马长青也感叹不已,不由的对赵询恭维起来。听得赵询,浑身都不舒服。

此外,河道疏浚开通,那少不了要架桥。在这个时代里,石拱桥的建筑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一般的江河之上,都会修建一两道的石拱桥,作为交通要道。然而,建造石拱桥除了需要大量的石料之外,需要耗费的时间也很长,中间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谓是难以记量。

河道疏浚,很多地方要加宽,否则就达不到货运南北的要求。许多原本短窄的石桥需要重修,工程量之大,堪比修建长城,而且,修建石拱桥,需要大量的巧匠、石匠、木匠,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可以找到地,对于任何一方势力来说,匠人都是抢手货,绝对比女人还要抢手。当然,在骁果军准备用水泥和用钢棍做支撑,到时可以办到,但现在骁果军的钢铁业还没有达到那么奢侈的地步,不过,好在骁果军近期不用大战。到是一些桥梁的框架,可以用这简易的钢筋混凝土来代替。

至于钱财,司马长青也就不用多说,在座的几人都是明白人,否则也不会搞什么国债了。其中更为让人蛋疼的是,司马长青说了,这水运短期之内是没办法形成直观效果的,光是北方,就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还是没有拖延和其他意外耽搁才行。

司徒亮闻言,不由感叹道:“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司马长青苦笑道:“这也是我不赞同大都督现在疏浚修缮河道的缘故,所谓盛世治河,盛世才行啊!”

司马长青又接着说道:“大都督和诸位大人想必也知道,整修运河的成本固然很高,可是一旦整修完成。其产生的利益也是难以衡量啊!远的不说,就是扬州之地,就是最佳的例子。齐王慕容成,凭借区区扬州水军,就能号令南方,这就是这南方运河的功劳。”

扬州之地,可不比北方,南方商贸发达,向来如此,再加上没有外地突入,更是兴盛异常。沟通长江的大运河,将南方诸府地都连成一片,杭州府的货物可以直接通过运河运送到江淮一带,互相调整有无,其中的经济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地。光是税收,就足以让慕容成不再为扬州水军的粮饷担心。也正是如此,扬州南面的江州才乖乖听话,任由慕容成整顿。任由其将不听话的家伙调至徐州军和扬州大军交战的前线。

不过,经过司徒亮将骁果军的优势一列举,司马长青也表示,可以减少不少的负担,能为运河修缮疏浚加快速度。

但饶是如此,赵询等人,也听得有些沉重。这还是最基本的要求,民夫要吃饭,所需粮食多少?赵询甚至才想,是不是不该如此行动。此外,按照一般的整治方案,从运河航道挖出来地淤泥,可以堆积成河堤,然后在河堤上面栽种大量树木,以防止河堤坍塌。所以需要移植不少的树木。人移活,树移死!这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一般河道两岸,一般都是栽种柳树等风景树木。这样既能够保护河堤,也能营造优美的环境。但绝对不是以美观和景色为主,而是以保护河道为主。赵询可是知道,哪怕是自己前世,在自己家乡之地,凡是有河道旁边有人家的地方,都栽种有一排排的白杨树。还记得,那时的赵询自己一直不解,为何这么高的数,这么直溜的树木,没人放到给卖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河道两侧的公路,防止发大水给垮了。

不可否认,在这个没有铁路的年代,水运通到哪里,哪里就会繁华起来。扬州之地,就是最好的例子。要说天下富裕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在扬州,而不是洛阳所在的雍州之地。所以,即使不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单单是为了经济上的需要,这条大运河也必须治理不可。但是这样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简直有些难以承受。但不得不说,运河的存在,确实对北方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赵询在沉思,特也在考虑,是不是真的该修缮疏浚河道,司徒亮、裴毅、吕子良等人,都静静的等待赵询的答案,此时赵询所说,就是关乎这一项大事的最终命运。

司马长青见赵询难以决策,只好沉默不语,他只是水利人才,还负担不起给赵询指引决策的众人,只好低头品茶,就是不知道品没品出来茶香。当然,司马长青说是不希望骁果军治理河道,但其实不然。他是水利人才,自然希望能在自己所擅长的一面发挥作用。但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过了一会,室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丝的杂音,只有火炉里的炭火,还在发出亲卫噼噼啪啪声。司马长青悄悄的打量着赵询的神色,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也不知道赵询究竟是怎么想的。

半晌,赵询站起身来,看了看屋内都看着自己的诸官,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