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兖州雄主现2(2 / 3)

加入书签

采买物资,还是比小商人要强。对于这些采办之人,山阳军也有交代,不能欺诈下手商人,不得以次充好等。

随后,在第二天,会到祁县的唐斌就开始带着一家编制超额的山阳军进行西征。大军一分为两路,同时征讨。之所以数额超量,除了是为了淘汰不合格的之外,也是为了剪除祁县的隐患。毕竟,数千降卒聚在城中,那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

在济阴府大军西征五县之时,昌黎县的山阳军也开始挥军北进,向着任城开进。任城位于昌黎县东北侧,是昌黎县北上的第一道关卡。在山阳军夺回宋州府南部三府,并且搜刮地方府库,任由百姓迁移冀州,私自征召地方青壮为士卒之后,原本一直位于山阳军后方,等待山阳军和武卫军大战之后,占便宜的一万兖州府军就留在可这昌黎县北面两县之地。其中,任城就有六千余士卒,牢牢的把守着山阳军北上的道路。或者说,徐阶根本就没打算让这一部山阳军撤回兖州府。这一万兖州府军就从正兵变成了守备军,也就是山阳军和骁果军的县兵一般,以维护地方治安为主。

一般情况下,各地的县兵大多都是数百道一千左右,毕竟,维护地方治安,这些士卒已经够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之上,会有正兵驻扎守卫,而县兵就会成为正兵的补充。这不仅是骁果军和山阳军如此,天下各地现如今大都是如此。原本的地方府军,现在都被诸方诸侯变成了正兵。那负责后方治安的自然要重新组建,而又不需要太多太强的高要求士卒,所以,各地的县兵、府兵都出现了。只不过,像徐阶这般,在一县之地留下六七千县兵,那可是闻所未闻。

为了对顺州府出手迅速快捷,自然也是在提前做了不少的准备。这任城距离昌黎县城不过百余里距离,对于昌黎县内的变化,那自然是知之甚深。说真的,任城之中的百姓,包括守军士卒,都对昌黎县治下的百姓很是羡慕。至于高级军官和城中大族豪绅,那自然是对这山阳军没有什么好感了。一些脑子灵活但又不愿意屈服于山阳军的大户,早早就将来路不正的田地给卖了,还将那些私丁也迁移道其他地方去。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任城之地,距离昌黎县实在太近,两军要是交战,这里就很有可能被山阳军占据。

赵询在十数天钱,就和任城的数个中级军官达成协议,对方会献城投降。因此,说起来攻打此城应该是没有什么难题的。只要破了此城,宋州府的事情就完成了大半。

此次行动的军队是第一二三三都士卒和亲卫营士卒,此外就是五千青壮,为大军运输物资。毕竟,这大雪天气,打仗不是个好事情。光是为这些青壮准备加厚冬衣,就让军需官叫苦。

北风呼啸,大旗随风招展。一万五千大军和五千青壮浩浩荡荡的杀至任城,知道接近任城之时,城上的守军才发觉,顿时,号角之声再次响彻苍穹。震得不少地方积雪开始滑落,显露出他本来的容貌。

“关林,带着你的骑兵都去东门,按照约定,他们会在东门打开城门。切忌,一切小心,只有确定了情况,接管了东门之后,才能让大军顺利进城。”尚未抵达南门,赵询沉声下令道。

随即,五千骑兵从后方划了一个弧线之后,从雪地之中绕向东门。

任城之上,任城守将苏威目不转睛的看着数里之外的大军,看着那在雪白大地之上浩浩荡荡而来的山阳军,同时他也看到了那一支绕行东门而去的骑军。

“将军,大概有五六千山阳军骑兵向东门而去!”

“给东门的将校传令,他们的任务是守住东门,无需迎战。所以,不准任何人出战,违令者,斩!”对于这五千骑兵,苏威并没有放在心上。如果是五千步卒,他还会紧张一下,但是骑兵,他并不怎么在意。骑兵攻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用骑兵攻城,除非山阳军主帅李丰脑子有问题。但很显然,山阳军上下并没有这般傻的人,如此说来,对方只不过是为了分他守城的兵马。

“城外何人?缘何来我任城之地?”苏威矗立城楼,厉声喝问道。城墙之上,数千士卒长刀在手,一副准备迎战的架势。

赵询策马向前,大声道:“攻城!苏将军,你这七八千人驻守此城,目的何在?还不是为了断我山阳军后路?从昨日起,我兖州府已经出动五万大军,横扫济阴府。今日,本将军也将率军北上,清扫宋州府。你若是识相,就打开城门,弃械投降。否则,定斩不赦!”

赵询一席话,顿时让城上守军骚乱不已。虽然不少士卒都知道,他们这一支军队的任务是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愿意去和山阳军死战。尤其是在后方济阴府遭遇五万大军攻击的情况下,就现在兖州府军的总兵力,战兵也不过五万左右了。如果山阳军南北夹击,那么,济阴府和宋州府就该易主了。

“哈哈!荒谬!都督大人早有防备,就凭你山阳军,也能聚齐五万大军?本将军奉劝你们,趁早退去,然后向都督大人解释为好,否则……”听了赵询的话,苏威心中亦是一惊。对于山阳军现在的能力,他已经不抱怀疑了。五万大军自然是不可能,但两三万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