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立国1(3 / 3)

加入书签

麻烦,甚至是将自己的旨意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但是对帝国来说,却是好事。故而,首任左右侍中只有一人当任,左侍中苏允。此也是苏允自己向赵询建议的,其其他的能力或许不强,但直言进谏,他还是可以的。再加上其女儿为赵王侧妃,自然不会因此获罪。

尚书省,正二品。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符、移、关、胺(按: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这说明尚书省的权位相当重要。

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从这句话就足以说明尚书省在中枢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在三省中,尚书省才是行政的实际总汇。尚书省,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可见其之重要。故而,赵询设立左右尚书令,分割其权。此外,为了防止尚书令乱权,九部尚520小说皇帝的权利。

此外,左右尚书郎、左右承,皆有决策权,与左右尚书令一起,是处理九部事物的执政官,首任左右尚书令为裴毅、吕子良。

枢密院,因其规划军队驻防,边关防务等军务要事,相当于国/防/部,虽不能直接调动军队,但其也与兵部一起,掌管诸军事务。与吏部一起,掌管武将升迁,军队征募,驻防等国防要务,其职权也相当重要。首任枢密院枢密使为司徒亮,杨望清、刘文契、张元静、李怀远、曹斌等人为枢密副使。

尚书都省所属的九部,负责处理全**政、财文、兵刑、钱谷、教育、商业等一应行政事务。

其中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赵律规定,凡三品以上者则只能由皇帝(赵王)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尚书令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援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有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记录、请示,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四司官员分掌如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假使,其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侍郎之副。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死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隘,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属。

在六部里面,吏部排在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掌管官员的升迁。掌握了这全部门,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许多奸臣,都是以兼任或者掌控此官而兴风作浪。

在大赵,凡武将升迁,则有枢密院和吏部共同考核,核实功绩,且如武备学院学习之后,方可升迁。

户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部四司。其中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赋役、贡献、镯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故而,因为他的权力,一般都在三省六部制之中,占据第二位。原本,户部还掌控天下土地和水陆道涂之利,但赵询将准备将其单独分离出去,另立一司为土地水利部。户部掌控太多,赵询不担心其出问题,反而担心其精力有限,故而将其分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