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洛阳2(2 / 3)

加入书签

军将军,对洛阳城之中的大家族和豪强,也是了解的。不要说洛阳,就是周边地域,也是遍地豪强大族。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喜欢赵军新政的。或者说,赵国的新政,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其他地域的豪强大族,只怕此刻也看向洛阳。如果赵军没能在这里理顺其中的关系,那么,对于赵军治理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利。

同样,如果赵军能在洛阳周围将这些豪强大族给狠狠的‘治理’一番,其他地域的豪强大族,定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

另外,在洛阳实施行政,还不能随便动刀子,要有理有据的收拾这些人。所以,除了那些正面对抗赵军,有明显罪名落在赵军手中的豪强大族直接被军队趁势清理掉之外,其余的,就要靠地方官府了。

对于这些,三省官员自然也是清楚的,吕子良和裴毅自然不会马虎,“王上放心,东雍州之地的官员,都是经过多次考察而选择出的精明能干之人,再加上鹰眼司和暗影司的协助,定然不会辜负王上所托。”

六月底,气温渐渐高了起来,好看的小说:。洛阳城之中的守军以及官员,在等不到洛军援兵之后,终于开始有了异变,洛阳王府再也不能完全的掌控洛阳城的全部将校和守军了。

洛阳王府此刻做主的则是右丞徐吉,此外,洛阳王的家室以及子女也在洛阳王府之中。饶是徐吉能干,但也挡不住人心的变动。虽然在早先赵军杀入东雍州,赵军出现在洛阳城外之时他就知晓,城中有赵军的细作在活动,但是,他却无法详查。除了城外的情况牵住了他的精力外,城中的官员也为赵军的细作打掩护,也是重要原因。

徐吉被洛阳城看中,当然有他出色的能力。赵军围城,其安抚全城,号令守军抵抗,兵多次派出求援信使。但随着赵军四面八方的包围过来,徐吉就明白,只怕不仅是这洛阳危在旦夕,只怕整个东雍州之地都已经全部失陷了。

徐吉的猜测果然应验了,赵军刻意放回的东雍州各地官员,让城中的官员和将军们知晓,整个东雍州之地,已经在赵军的掌控之中了,东雍州之地,已经聚集了几近十来万的赵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迫使城中的守军将校,面对赵军细作的拉拢,纷纷表示愿意归降。而朝中六部尚书等重臣,也因此做了投降的决策。如果是在旧时,城中这些大燕旧臣要是敢串联起来进行秘密活动,早就被洛阳王府下辖的军队给拿下了。但此刻,莫说拿下他们只能让洛阳城更乱,就是不乱,拿下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另外,洛阳王府现在已经开始指挥不动洛阳城的守军了。

大燕六部尚书不动则已,一动很快就将大燕的官员联系起来,准备降赵。就连城中的一些洛阳王府下辖的将军,也被六部尚书给拉拢过去,准备一起向赵军投降。

洛阳城的燕帝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六部尚书将洛阳城现在的情况说出之后,早已经慌了手脚。他本就是一个空架子,平日里只不过是在皇宫之中玩耍,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其又能如何?

慌乱之下,燕帝只能向这些大臣们请教。而六部尚书和各个官员就向燕帝建议,向赵军投降。毕竟,这洛阳城本就不是他燕帝能做主,而他燕帝原本就没有实权。在洛阳城之中,其被洛阳王掌控,落入赵军手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诸侯而已。另外,赵王的侧妃之一还是昔日大燕公主,定然能保全性命。

礼部尚520小说是六部尚书之中唯一不愿意归降而二人,但他们也无法解决眼前的困境。赵军可比洛阳王厉害,最让二人担心的是,洛阳王虽然软禁皇帝,但依旧尊奉燕帝。但赵询却已经立国了,谁知道会不会因为忌惮什么而处死燕帝。

但朝中官员投降已经是大势所趋,逼不得已,工部尚520小说也只能顺势而为。甚至是,礼部尚书还准备以死殉节,但被工部尚书阻拦,工部尚书的意思是,他们要看着燕帝能在赵国活下去,而不被赵询处死。

七月初,赵询亲至洛阳城外。赵询的抵达,击溃了洛阳城最后坚守的信念。无论是徐吉还是城中守将都知晓,赵王亲至洛阳城,无非就是要亲自拿下这大燕国都。

赵询向洛阳城派出了使者,直接向洛阳城的洛阳王府表示,要对方归降,洛阳城之中的官员,可免一死。徐吉向赵询要求,如果能保全洛阳王家眷的性命,洛阳城上下,愿意拱手而降。

徐吉如此做,也是逼不得已。城中官员大多都被朝中的那些闲官们拉拢,已经做好了向赵军投降的打算。更让他无能为力的是,城中的守将,大多数已经与朝中的官员走在一起,不愿白白死在守城之战中。毕竟,现在是洛阳王放弃了东雍州之地,没有援兵,在怎么打,也难以改变洛阳城无法坚守的结局。

身为洛阳王麾下臣子,无论如何,其也要报答洛阳王的信任。在与洛阳王家眷和年幼的王世子商议之后,徐吉还是以保全洛阳王家眷性命为条件,向赵军投降。其实,在其提出这个条件之时,徐吉也知晓,要是赵军不接受,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现在,洛阳城已经不是洛阳王的洛阳城了。

对于洛阳王家眷,赵询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