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2 / 3)

加入书签

不能将所有有错官员全部替换。再加上一些官员确实有才能,就算有错,也是无伤大雅,这类官员,他们还将继续在赵国为官。不过,想来他们也不敢再轻易犯下相同的事情。

这些官员的底子,都录在赵王暗卫监察司的手中,而没有落入都察院手中。赵询不想让都察院的官员拿捏其他官员的把柄,为自己谋私利。另外,都察院的官员,同样有大批在此次朝集之中被查,直接出战的,也有四五人,被革职查办的,更是多达几十人。而此次涉案官员太多,赵询也不放心他们被他人所利用。所以,这些官员的把柄,只能落在赵询自己手中,且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无法利用此把柄来要挟这些官员。

除了参加朝集的官员在幽州城开始被监察司查察之外,同样遭殃的还有近百商人、商号、商会组织,好看的小说:。因为商人南来北往行商,不会在一处久留。为了不让这些商人闻讯逃脱,在朝集的同时,暗影司和鹰眼司会同地方府兵、县兵,对涉案的商人进行缉拿。

除了商人,地方之上,同样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活动。参加朝集的只是府尹级别以上的官员,地方佐官,县一级别的官员可是没有资格朝集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他们就没有事情了,府尹能犯事,下面的佐官之中,同样有不少也参与其中。而最下面的县令之中,同样有不少官员行了不法之事。

总之,在十二月这个寒冬时节,让赵国治下所有地方官员都感到寒冷的并不是这天气,而是朝廷之中的变故。他们不知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成为下一个被暗卫拿下的人。

直至昌平六年一月,波及整个赵国治地的官员查察才算完事,这才让所有的犯事的,没有犯事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此刻赵国之下,地方官员已经有三成被直接革职,替换新的官员上任。但此次清查之中,合计有六成的官员犯事,其余的三成,则只是让他们交代自己所犯之事,并没有立刻处置他们,而是让他们继续在地方任职。赵王给的批示是,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在做处置,要是表现好,则过往种种一律免除。要是表现不佳,那则加倍处罚。

赵询相信,现在这些犯事的官员回到地方,决计不敢再有任何放肆之处,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清算。就算他们接下来不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要是不好好为地方做事,那么,曾经的罪责,将重新成为处理他们的理由。

朝廷的此次行动,可以说在赵国之内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虽然地方之上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绝对是大大的好事。通过各地的告示,通过报纸,各地的百姓都知晓,这些官员是因为在地方之上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而被赵王拿下。所以,各地的百姓对赵王则是更加的拥护。

而徐州和东雍州的百姓,也不再为自己的将来担心。最起码,在赵国治下,他们不会收到官府的欺压,赵国的政策,也会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实施。

整个冬天,在赵国治地之上,官员们都经历了难熬的时期。无数的官员被清查,被革职,给斩杀,悬挂其首级与各地城头之上。短短的一个月余的时间里,整个赵国地方都在经历严查时期。

如此多的官员被拿下,被斩杀,对地方而言,确实带来了不小的祸患。好在南面与南方诸侯接壤之地,一部分是新纳之地,剩余的地域,也驻扎有大军,所以,就算有三五处地方官员准备叛乱南逃,也没能成事。

此次的清查,对赵国来说,影响不小,想要让各地回复到新到官员彻底接管地方,想要完成政务结交,想要清查出所有的问题,还是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不过,此刻是冬季,南方诸侯也不会在此刻与赵军敌对。所以,赵国现在内部彻查,也是最佳时间。

此次的清查,对于新纳的东雍州和徐州两地,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让这两地的百姓知晓赵国朝廷对新政的重视,对百姓的看重之外,更多的则是对这两地投降官员的一种威慑。

东雍州之地是洛阳王辖地,东雍州被赵军拿下之后,昔日是洛阳王的麾下官员,也有很大一部分降赵。而徐州之地更是如此,在李芳宗等楚军官员的带领之下。很大一部分楚军官员降赵,且被赵国所用。

相比之下,赵国对于各地诸侯麾下将士的投降更加的严格。对于这些文官,除了一些原诸侯的重臣之外,更多的则是安排在原地,配合赵国派遣的官员掌控地方,毕竟,他们对这些地域的了解,远非赵国派遣的官员能比。当然,就算是留在地方,也多为小官或佐官。

但是,这些官员原本并非赵国官员,对赵国的制度并不是很了解,且生在就诸侯之时,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种种问题,而经过此事,这些投降的官员也算是看清楚了赵国的制度,知晓了赵国的厉害。

最起码随李芳宗一起入幽州城朝集的原楚军官员,再也不敢自此自己是什么楚军出身了,。他们也算见识到了赵王的厉害,或者说是狠辣了,短短一月之中,不是到有多少官员被杀,被革职。当然,他们更惧怕的是赵王麾下那无处不在的暗卫。想想看,赵国多少府县,就着办在短短数月之中就将至查的清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