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6 / 27)
包拯叹了口气,“等安排好河工事务便回京,此事重大,需得和官家商量后再做打算。”
夜色沉沉,书房里的烛火半夜未熄。
苏景殊自恃年轻身体好,熬了个通宵也不当回事儿,一觉醒来又是精神满满。
先去包大人那儿露个脸,然后去太守衙门那儿问问金太守有没有《登途须知》。
这次运气不错,金太守身为离京赴任的官员,手里还真有朝廷刚发的小册子。
算上手里这一本,他那儿已经有了一摞的《登途须知》,每次离京都发,一次都没落过。
说朝廷对离京的官员不上心吧,朝廷给安排小册子,说朝廷上心吧,又不给他们派官兵护送。
发小册子有什么用,不如直接发钱。
小小苏成功拿到《官员赴任必备手册》,回去之后迫不及待打开看。
这年头的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地方官上任要拿“身份证”,也就是官凭,那是唯一可以证明他们身份的文凭。
一般情况下,官员从吏部拿到官凭后才能走马上任,到地方后地方的衙门会核对官凭和人能不能对上,要是证明有破损或者大印盖的不
合理,地方官不认带来的官凭,还得大老远的回京找吏部重新换。
瞧瞧这上面写的,领到官凭后要仔细核对,发现有破损要马上禀明吏部,完好无损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先拿布包一层,再拿油纸裹一层,启程时随身携带,睡觉时放在枕头边,脑袋丢了身份证明都不能丢。
咳咳,脑袋也不能丢。
投宿时要避开黑店尽量选择官驿,没有官驿就尽量找人多热闹的店,住进去的时候要检查房间里的墙牢不牢固,看看床底下和角落里有没有藏人,睡前先打理好行囊,以防半夜发生紧急事件逃跑的时候把行李给忘了。
赶路要清晨出发,路上小心选择同伴,提防非亲非故的人过分亲近,对仆从也不能动辄打骂训斥,以防他们和外人合谋害主,实在看不顺眼到地方了再找机会解雇。
苏景殊:……
敢问写小册子的大佬,您在上任的路上都经历了什么?怎么能细节到这种地步?
看完赶路时的注意事项,后面还有精神寄托。
《文武百官赴任上官坛经》一卷,让外出赴任的官员赶路途中不至于太寂寞,遇到劫匪刺杀的时候能念念经祈求诸天神佛保佑,平安到任也能念念经感谢路上保佑他的神仙。
这书在官场上很是畅销,但是得自己掏钱买。
苏景殊:……
更离谱了好吧。
不错不错,虽然朝廷对保护外出赴任官员的实际行动几乎没有,但是友情提醒了他们加强自我防范呢。
《官员赴任必备手册》,居家旅行必备,不看都不知道官员上任的路上能有那么多磨难。
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都比不过大宋官员的赴任之旅,合理怀疑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听说过大宋官员赴任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总结:印册子不如多派几个免费的官兵当护卫。
实在不行的话,拿买那劳什子《文武百官赴任上官坛经》的钱去雇个保镖都比念经强。
阿米豆腐,我佛不渡憨批。
包大人,学生觉得此经无用,此书的用处也不大,不如您和官家还有诸位相公加把劲儿把大宋全境都治理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这样也就不用费劲去印什么官员赴任必备小册子了。
他不是佛修,没法靠念经来退敌,行囊里装佛经还不如腾出地方多塞点防身的小工具。
不行,还是觉得招个靠谱的保镖很有必要。
就算这个保镖的官职比他还高,只要武功足够好,其他的就都不是问题。
官职什么的他努努力应该能超过去,没有保镖他可能连升官的机会都没有了啊。!
连王伦被押送回京的时候都遇到刺杀,襄阳王这边大概率也不会有人不自量力来杀人灭口。
几个人三两句商量好,金太守继续忙活,他先去安排押送襄阳王回京的人手,然后再去写奏疏弹劾襄阳王。
马上就是雨季,先把襄阳王这个灾星弄走,然后他们才好专心查验水灾修理河工。
包拯等人今天不再借用太守衙门,而是回他们租住的庭院休息。
●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白玉堂带两位结义兄长拜见包大人,有没有活儿干暂且另说,先到包大人面前露个面。
今儿晚上露个面,明天早上启程去洪泽湖附近求贤。
他们家四哥在抓邬泽的时候听说洪泽湖附近的螺蛳庄里有位高明隐世姓毛名九锡,是个颇晓治水之法的贤才,官府正缺能治水的贤才,四哥便想着看看能不能将人请出山为朝廷效力。
水患一起苦的是百姓,不管是不是江湖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包拯不知道民间还有如此贤才,当即表示明天和蒋平一起去螺蛳庄访问贤士。
近些年水患颇多,朝廷中懂治水的官员不多,遇到水灾多是赶鸭子上架,每次发生水患民间都损失惨重。
民间有晓得治水的贤才不能放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