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4(6 / 17)
邦有的,大唐也要有!
北宋。
苏洵听着自家儿子的抗疫事迹,黑了上十天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点:“还算不错,没白读那些圣人之言。”
苏轼连连点头称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况儿子身为民牧,这些只不过是分内事罢了。”
苏洵神色和缓地颔首,又忍不住念叨:“国土之防也是分内事。”
说着眼光不由自主便去瞪情节更为严重的小儿子:“尤其是你!”
苏辙唯唯诺诺地认错:“爹教训得是,儿子会再将《六国论》抄读百遍的。”
有后事作鉴,又有自家老爹这段时间的耳提面命,他们兄弟俩哪还敢提半个弃边?
皇宫。
近来因为变革之事被欧阳修等人拉着熬了好些个大夜的宋仁宗捏了捏眉心,疲惫的脸上浮起几分欣慰的笑:
“苏轼主政地方倒是屡有政绩,朕是等不及科考了,直接让他入宫觐见吧!”
太祖朝。
同样忙得焦头烂额的赵匡胤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苏轼一人便遭三次瘟疫,还有那旱灾水灾,大宋的祸事未免太多了些!”
内忧外患的,真看得人发愁。赵匡胤忽然觉得能预知后事也不太好,他一个人要操几代人的心。
叹息一声,他认命地召宰相入宫,准备再商议一下公立医院之事。
楚棠并不知晓自己一番话引起的工作量,自顾自地继续讲下去:
【但事实上,中医药也好,现代医学也罢,起到的都是治疗作用。当年,奎宁是治疗疟疾最好的特效药。多年以后,随着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奎宁开始“泯然众人”。如前所述,青蒿素便是人类对抗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
或许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主持人安德森才选择在屠呦呦女士演讲时单膝跪地,帮她举着话筒,直至讲演结束。
作为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疟疾一直是人们的心头大患。所以作为目前唯一疗法的青蒿素,其意义不言自明。
医学总会更新,我们对此坚信不疑。但对于疾病来说,到底还是防大于治。以药物筑防,预防疟疾、消除疟疾才是我们的追求。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话音落,众人顿时失声惊呼——
“她说什么?消除疟疾?!”!
【庸医确实害人不浅,明朝有个太医叫刘文泰,一顿操作送走两个皇帝,其中有个皇帝还创下中兴之治吧?比较有建树,没想到m明朝有时候是挺抽象的。】
什么?!
一众帝王并诸医者都嚯地一下站了起来:“医死皇帝?!”
此时还在帝王身边陪看的夏无且等人狠狠地往后缩了一下,救命,为什么要让他们听到这种事,还是在陛下的面前!
唐朝。
李世民大惊失色:“医死两个皇帝,那明朝,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太医吗?”
山野。
孙思邈神色大变:“此等学艺不精之人是如何进入宫廷为皇帝看诊的?这不是抹黑我们医者吗?!”
东汉。
张仲景气呼呼地拍着桌子:“庸医害人!庸医害人!”
明朝。
如遭雷击的朱元璋恍惚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她给咱说什么?大明的太医,害死了咱两个皇帝,还有一个是中兴之主?!”
极度震惊下的朱元璋也没空思考大明在哪儿落败了以至于后面需要中兴,他在一众儿子的搀扶之下站定,一时还有些无法找回自己的声音:“太医院里竟是一群废物吗?!”
一旁的朱棣和大哥朱标对视一眼,同样脸色难看:“两任帝王均丧于刘文泰一手,那继立的新君是傻子吗?不先将人问罪反倒是在身边留一个刽子手。”
“就是!”朱樉满脸凶光:“那什么刘文泰是不是蓄意弑君,是不是有人要谋反?!
他凶神恶煞的,仿佛恨不得穿越时光,把意图不轨的刘文泰当场斩杀,怒气冲冲的模样引得一旁的朱棢忍不住嫌弃:
“什么谋反,没听人说吗?那是庸医!庸医害人!”
“呵~庸医害人。”素来颇好医书的朱橚冷笑一声,也不知是讽刺还是补刀:“我大明的太医院招进来一个庸医。”
朱元璋刚顺下去的一口气差点接不上来:“荒谬!简直荒谬!给太医院设医考,年年都考!”
他倒要看看,还有没有那等滥竽充数地混进来!
被这事一闹,一时间,诸朝太医院人人自危,连一些民间药堂的坐诊大夫都心中一凛,恨不得连夜再把医书看个百八十遍。
【不过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据此就说中医无用,是伪科学。除了青蒿素治疗疟疾和文中屠呦呦女士提到的一些实例之外,还有我们很熟悉的这次新冠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当时我们用到的一些隔离手段,其实古人也是用过的。应该说我们民族还是有非常丰富的抗疫经验的,记得苏轼好像就是个抗疫小能手吧!】
诶?
众人有些意外。
“这里还有苏轼的事?”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瘟疫流行,第一次是在黄州,当时疾疫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