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合作(下)(1 / 2)

加入书签

张雨生盘算了一下,运往中国的货物应该除了煤油,蜡烛,火柴,还有粮食,皮毛等等,这个国家关税很低,完全掌控在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手里,简直就是列强商品的倾销地,中国半殖民地加深的过程也是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的过程,同时没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破产,自发或者被鼓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反正什么好卖就买什么吧!趁现在英国人法国人自顾不暇,他们的男人都差不多死光了,最近正找中国劳工去顶替法国工人,农民还有士兵呢!中国市面上除了日本货就是美国货了。

“如果他们要买军火呢?”曾立名偷偷地问张雨生,这个问题很现实。

“有钱就卖给他们。不过做得隐秘点,而且不要一次性大批量的,小批量多次,细水长流,这还是没问题的。”张雨生答道。

事实上哪个列强在中国不卖军火的,只是看多看少而已,只要不太过分的话,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事实上,民国期间,中国几乎是没有什么军工业的,除了一部分老套筒之外,大部分的枪支都是外国列强走私到中国来的,大炮就别想了。当然沈阳兵工厂据说还不错,能产飞机大炮什么的,但那是日本人的囊中之物,张家父子不过为人独作嫁衣罢了。

民国打了几十年,那些军火从哪里来的?一战后列强的剩余武器一部分封存之外,除了流入俄国就是中国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打内战。

张雨生在美国搞到军火也不是太难的事,他自己不就是有一间迫击炮厂吗?欧洲大部分的迫击炮都是他们公司的产品呢,幽灵戒里虽然也有枪支可购买,但那用积分换出来卖是亏本的,所以张雨生从没考虑过这方面。

事实上,张雨生正在争取步枪的生产许可,明年美国就要参战了,但是美国军队还没有开始动员,那几万陆军还是松松垮垮地农夫,送到欧洲去,不死一大批人,美国人是学不会打战的。

现在的美国虽然是欧洲两大阵营主要是协约国的物资来源,但美国的军工还是很落后的,一战中美国大兵使用的枪还有大炮,除了一部分是在美国国内生产的之外,其他的都是英法两国提供的。这跟二战中美国成为全世界的军火商不大一样。

不过在这个时空,有了张雨生后,历史似乎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其中迫击炮就是一项,协约国的迫击炮一部分就是张雨生旗下的加州军火公司生产出来的,一部分是加州军火公司授权他们生产的,都是同一个型号产品。

加州军火公司也已经列入了美军的后勤名单中去了。明年一旦美国参战,以美国兵工厂的产量肯定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如果张雨生能提前有所准备的话,拿到东部兵工厂的步枪生产许可的话,至少能争取多一些军火订单。

现在牛肉罐头准备好了,衣服开始准备了,zippo打火机也准备好了,迫击炮准备好了,步枪正在准备中,(除了没有避孕套)张雨生正等着美国大兵拿着自己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远征欧洲,解放欧洲,还欧洲人们自由与平等!

在舆论宣传这方面,英国人和法国人比较阴险,装可怜,加上美国有些推波助澜,把德国佬抹黑得一塌糊涂,挑起乐观的美国人对德国佬的愤怒,嗯,好像美国大兵不铲除德国佬都对不住上帝他老人家似的。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美国后勤部采购自己的产品就行了。还是东部那帮寡头厉害,自己做生作死还不如他们发行战争债券赚的轻松又丰厚,这让张雨生羡慕。

就好像前世,中国人拼命的生产,而美国人拼命的印美元,翘着二郎腿享受中国的廉价商品,还一边挑三拣四的,动不动就来个反倾销什么的,真是同人不同命,十几亿中国人挺羡慕美国命好的!

嗯,扯远了。张雨生跟陈天明会晤后回到了安良堂给自己安排的小院。

“一两口酒乡美酒,三四颗洽洽花生。五六人楼中小聚,七八载难舍真情。”

第二天,尝了华人地道的早餐:豆浆油条后,张雨生难得心情好,便出去逛了旧金山的唐人街。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漂洋过海的华人离开家乡在异乡打拼,人生地不熟,言语不通,只能聚居在一起,彼此也好照应。

随着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国内新来的移民日益增加,当初华人聚居的村落渐渐地发展成为一个小城镇,这华人的小城镇又被大城市包围着,成了城中之城,这是历史遗留下来比较特别的产物。

旧金山的华人数量据说有好几万,张雨生没有算过,不过走了好几个街区,往来的都是黄皮黑发的华人,他们的衣着风俗跟国内差不多,走在这里的白人看来也会有异国他乡的味道吧!

唐人街的建筑有些比较时髦,用水泥混凝土建的,也有不少是木材建起来的房子,楼房一般不高,都是两三层楼的样子。

或青灰或褐红的瓦顶,翘起来的房檐,还有地上的石板路,看起来挺怀旧的。

张雨生还没有回国去看过清末民国的建筑的样子,前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