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炒钢法炼铁成钢(1 / 2)
春节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起来,加之吕宋岛上的海洋季风气候,大地开始变的干旱,巴石河的水位也急剧下降。幸好战船的主体已经完工,不需再通过水路运送大量木材,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主桅的桅杆。颜思齐带着一官正满山林的寻找完美木料。
而徐海、吴平和张微则整日研究胡特曼的火器图册,虽然其上都是洋文说明,但在三人的日夜参详下也都逐渐清晰。册子中的火器五花八门,徐海只选了三种火炮和长短两类火枪详加研究,甚至还用木头做出了百十个模型。
这三种火炮分别是加农重炮,徐海称之为短炮,口径七寸半,可发射重达五十榜的弹丸,但射程较短,有效距离五百至一千步。
另外一种是寇非林重炮,徐海称为长炮,口径五又四分之一寸,弹丸最大十七磅,有效射程在两千步以上。
最后是半加农炮,又称开花炮,专用于发射散弹杀伤人员。这三种炮都配有炮车,在船上可随意挪动。
火枪则选用西班牙款式,与那天他们在大桅帆船上见到的一样。
手册上的图纸是研究透彻了,但要铸造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大明火炮多为铜炮,而这些洋枪炮用的却是精钢。先不说哪里能获得铁矿石,就算有,他们这些人也不知如何提炼成钢。张微虽略懂,但也只是熔炼过白口熟铁,质地只比灰口熟铁好,但却达不到钢的标准。
正当几人围坐屋中左思右想时,一人来报汪直回来了。徐海立刻放下手中模具,三两步跑出屋去。汪直已经下船,正朝他这里走来,身后还跟了个虎背熊腰的汉子。走进一瞧,徐海一眼认出,来人正是俞大猷。
三人见面分外开怀,大猷先说道:“徐二哥,近一年多未见,可想死兄弟了。”
徐海拉着他的手走进屋内,说:“兄弟怎么来了,胡秀呢?”
“叔父觉得事关重大,秀儿是个女儿身多有不便,便让兄弟前来听候哥哥差遣。”大猷恭敬答道。
徐海给他们二人端上茶水,又问道:“怎么样,台湾的事可已办妥?”
没等大猷说话,汪直从随身包裹中拿出一只红木匣,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卷用黄段子套住的卷轴,说道:“妥妥当当!朝廷已准了,允许葡萄牙人暂用台湾以便他们朝贡大明。这是圣旨!”
“哈哈!朝贡大明,亏得胡大人想出这理由来。”徐海抽出圣旨展开一看,上面几排小字说的很是清楚。
“另外,叔父还让我运来了十万两现银。他恐徐二哥远在南洋,手头缺银,不好造船,特从户部和工部调来这些银子。”大猷肃立着,如同向上峰汇报差事一般。
徐海一听,喜得忙将大猷按坐在椅上,说道:“这可真帮了我的大忙。”
虽说徐海来吕宋时带着金币还有五万银票,但金币不敢花,生怕洛佩兹发觉。而那五万银子早已见底,上千人吃住不说,光这几艘大船又要花去多少,更何况他还要造枪铸炮。大猷带来的这十万两真是同及时雨一般。
就在徐海与大猷交谈时,汪直看到了桌上的图纸,以及满屋的模型,不免被吸引住,问道:“二弟,你又从那里搞到的这些好家伙?”
徐海脸上露出一副得意神色。他说出来历,汪直惊叹万分,说道:“这真是前所未闻的奇遇啊!哪天你一定要带我见见那位戚景通大哥。”
“没问题,现在大家都是兄弟。”徐海爽快答应,但脸色突一暗淡,说:“图纸是有,只是我们炼不出可用的精钢。”
汪直低头沉思一会,说道:“我曾读过一本古书,叫《天工开物》,其上记载了一种炼制精钢的方法,好像是叫炒钢法。”
天工开物!好熟悉的书名,他细细想来,终于记起,翠翘的父亲王神道便有此书,自己幼年时曾翻看过,怎就记不得里面还有这制钢的妙法。他深恨自己读书囫囵吞枣,不够精细。为今之计只有去问问翠翘,也许她也读过,或许还有记忆。
“即使我们能够获知这炒钢之法,但又从何处获得这么多的铁矿呢?”汪直提出心中疑问。
徐海抱起圣旨匣子,说道:“吕宋多火山,有火山的地方就有铁矿。至于在哪里,林道乾一定知道。”
***************************************
林道乾与石芳谁都没有想到胡宗宪的效率这么高,连朝廷的旨意都已下达。道乾带了副眼镜细读着圣旨上的正楷小字,石芳更是拿出翠翘送的那块小帕与圣旨锦帛比对起来。
徐海从未见过他们二人做事如此认真,笑着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难不成怕我假传圣旨?”
石芳抬起头,露出一美艳笑容,说道:“我才不管你这圣旨的旨意是真是假,我只在乎翠翘所织云锦是否为真。”
林道乾摘下眼镜,也说道:“妹夫,翠翘姑娘有这手艺,你们将来必定富可敌国。什么银子、金子都不如一尺云锦来得值钱。”
徐海做过织造府的差事,他很清楚这点,但都是后话了,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