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母港博多(1 / 2)

加入书签

徐海的徽州战舰跟随岛井宗室的三只快帆小船很快便到达了萨摩的海岸线,而后又沿海岸线向东航行了二三十里,便见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水城出现在船头西侧。

这座水城便是岛井宗室的母港——博多,是其倾十年之功,花费无数人力无力修建而成,虽规模不算宏大,但却也是十分坚固牢靠。

博多水城外并没有码头,大小海船一律都是直接停靠在外城墙下。这外城墙不仅起到泊位的作用,同时也是博多的首道防御以及海堤,既要抵御入侵又要抵挡海潮风暴,因此修造的格外高大厚实。

其将近三丈高的城墙全部用青石砌成,石砖间又用米浆填缝,远远看来真好似一块整石峭壁。它的外立面也并非竖直,而是将朝向大海一面修成了斜坡状。这种设计一来可以泄掉海浪的冲击力,二来也可以让来犯之敌难以攀爬。

博多城并没有水门,因此海船就不能穿城而入。船中的货物只能通过城墙上的滑轮吊钩运送至城内,而人员则需下船通过唯一一座城门进入城中。

徐海等人在岛井的陪同下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由石墩架起的石桥。石桥尽头便是博多唯一的外城门。

通过此门后,徐海才发现这博多城原也是繁荣无比,此刻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挽着双臂赤着双脚的日本苦力们正如蚂蚁般搬运着各种货物。

而立在外墙上的那些吊钩几乎都在不定的从城外海船上调运货物,山东的大米、关外的木材、沙俄的皮革、朝鲜的酒品被源源不断运入城内。

“城中的人口还真不少嘛!”徐海边走边看,见有如此之多的人居于城中,便开口问道。

“平民百姓、武士浪人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多户。”岛井答道。

交谈间,众人又沿着外城中错杂的石板路走了大概二里路,便见到了内城的城墙。

这内城墙修造的比外城墙还要高出半丈,其上竟还立了不少门粗大笨重的火炮,看着格外威武。

虽城墙十分高大,但城门却是又窄又矮。人们想要通过就必须要弯腰低头。

“岛井先生,你这内城门修的也忒小气了。”徐海钻过城门后,回头向身后的岛井抱怨道。

岛井微微一笑,回答道:“城门修的太大岂不就是资敌。虽可加装城门,但又怎能比石砌的城墙来的结实。”

徐海点了点头也觉得很有道理,心想:城门可以被攻破,而这么厚实的城墙是万难被破掉的。要想攻入此城只能使用云梯或者楼车,但城墙如此之高,恐怕也不会管用。这博多城真也算是座不破之城了,难怪岛井要花十年时间才能修建完成。

内城的气象与外城又大不相同,其中的建筑不仅高大,而且精致豪华,街道也是更加笔直洁净,四处都点缀着茵茵树木。

此时已有十几架肩舆,也就是日本人称的驾笼,正在直道两旁等候。

“我们日本人不习惯乘轿,马匹又无法入城,就只得委屈将军乘坐驾笼吧。”岛井客气的说道。

徐海点点头,便选了一架最宽大的驾笼坐了上去。四名力士一将他抬起,他便知道了这驾笼的妙处,颤悠悠的十分舒适,而且还能将两旁美景尽收眼底。

虽此时外城中正有上千人在劳作,而这内城却甚为清静。宽大的直道上只偶尔有人经过,这些人见到岛井都会侧立两旁,躬身低头的让他先行。

徐海看在眼里,觉得的十分有趣,说道:“岛井先生,如果能如你一样做个一城之主,就算让我坐皇帝,我都不去。”

岛井头戴高耸的乌帽,手持一并金镶玉柄的蝙蝠扇,正襟危坐的轻轻回答道:“在日本想要成为城主必须要出身武家。家世好的可以直接继承;家世不好的则要历经百战,九死一生,穷一生战功方才有可能获封一城之主。像我这般的商人根本就没有资格。”

“那这博多城可也的确是岛井先生的居城嘛!”徐海继续说道。

岛井则摇了摇头,说道:“博多在我刚来时只是一座破落小村。即使我现在已将他休建到了如此规模,它仍只是一村的建制,所以我更也不是什么城主。”

徐海知道日本人等级森严,即使同为武士阶层,也会因为祖上的出身不同而产生贵贱之分。如岛井这样的商人,其社会地位其实与优伶娼妓等无异。不过只因为他财力雄厚,且日本又正值战乱,才有幸得到了大明们的些许尊重。

想到这里,徐海又问道:“难道平民百姓、商贾艺人一生就都没有机会进入武士阶层吗?”

岛井脸上苦笑一下,说道:“可以入赘武家,或者被武家收为养子。”

“那先生何不……”徐海此刻还是中式思维,觉得直接问岛井为河不入赘一个武家或者找一个养父很是难堪,话便只说了一半。

其实这还是他并不了解日本人的继承体系。对中国人来说,继承的核心是血缘,只有亲生子孙才能继承父辈的家业,而养子、女婿等皆视为外人。

在日本则不同。日本人更看重家族的整体延续,只要被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