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奇闻(2 / 3)
二人一番商议,通过预判,提前制定防范计划,而后调配大夫、医徒和药草,做到定人定点负责。
同时要求,男大夫上门诊治,至少要带上一名女医徒。
女医徒上门送药、照拂,须得由一名捕快陪同。
这是避免吴隽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防范家中只有男子时,有人对女医徒图谋不轨。
纵然沈雁归鼓励女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过活,要坚强独立、不畏人言,可时下的环境,并不能够完全包容。
她有超于常人的本事,能够用自己拳头与那些嚼舌之人说理,还有摄政王在背后的支持,可那些姑娘、娘子并没有这个能力和依靠。
她们想要过得更好,便仍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声誉。
这场瘟疫已经能够看到头了,沈雁归必须要收好尾,为这些女医徒们全好名声,既成英雄,又不妨碍日后生活。
所以除了上门的要求之外,大夫带着医徒驻街,临时医馆内,禁止男大夫与女医徒单独相处,若必须单独在一处,则要求房门大开,同时征聘本街道内的年长娘子,同住医馆,帮忙扫洒、煮饭,陪同医徒。
之所以是年长娘子,是因为宋蓝说过,殷县的娘子们像风,会将隐隐的消息,传到远远的各地。
沈雁归怕青霜和晚冬碍事,吩咐两人好生照看东偏院小学堂,她自己每日早出晚归,由侍卫长护送。
南城瘟疫,如期而至。
沈雁归和李医首千算万算,考虑了各种情况,奈何京城过来的,北地雨水相对少,能够连下五日,都十分难得,她们自然忘了纪州地处南方,有连续一个月的梅雨天。
半个月的好转态势之后,雨天让形势陡转直下。
也是万幸,这次南城瘟疫打的是预备战,所有人手和物品是提前备好的,否则必然比先前北城那次还要严重。
知县殷琦不幸感染,沈雁归政务瘟疫两手抓。
城中秩序未乱,南城没有重症、没有大爆发,更没有需要舍弃的中心街域。
只是想要两个月结束是难了。
出梅之后,连着昏天黑地的忙了几日,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止。
是日傍晚,沈雁归结束手头的事务,脱了襜衣、洗了手,换了遮面巾,换了外袍,走出白园。
下过雨的街道,青石板油亮而有光泽,空气中带着湿漉漉的青草味。
侍卫长牵马等候,沈雁归正要上马,瞧见小巷尽头,天上晚霞似火。
她叹一声好美,侍卫长却道:“这可比不上小公主出生那日。”
那日壮美沈雁归虽无缘得见,近来去各处诊治病患,也听了不少,百姓都说小公主是神仙降世。
二人打马回府,速度不快,侍卫长夹了马肚,驾一声,追上王妃,道:
“属下近日还得了一个奇闻。”
侍卫长向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凡有闲暇,所到之处,老太太掉了几颗牙,他都能打探得一清二楚。
“哦?说来听听。”沈雁归道。
“陵州有民捕鱼为业,一夜得金鲤托梦,言其乃龙主信使,因过纪州染了瘟病,无法前行入京,若他肯当众剖腹取书,将信中内容告知天下百姓,龙主必赠其千金为谢。
翌日他下河捕鱼,果得一尾金鲤,其遵梦中信使所言,召集民众,上香三炷、当众剖鱼,稀奇的是,刀划腹破、鱼不见血,渔民在其腹中得一丹书,请秀才辨认,而后——。”
说到这里,侍卫长稍稍停顿,“王妃您猜怎么着?”
“那鱼活了?”
“王妃果真神机妙算。”侍卫长恭维,“秀才当众念出丹书上的字,那金鲤当着众人的面,褪去金色,成了一尾寻常鲤鱼,鱼儿跳进水桶,自由游动,有人将其捞起,腹部只剩一条狭长刀疤。”
坊间故事,向来一传十、十传百,不知原貌,随便听听且供消遣,不足为信。
沈雁归随口道:“这倒稀奇。”
“可不是。”侍卫长一脸得煞有介事,“王妃再猜猜,那书中写了什么?”
“什么?”
“丹书金文,赫然写着:大夏勃兴,沈女为王。”
“大夏兴,沈女王?”沈雁归眉头微拧,看向侍卫长,严肃道,“此乃大逆之言,可不能胡说。”
“属下不敢胡说,听闻那渔民连夜将丹书送去京城,进京之日,群雁引路,而后在皇城上空盘旋,雁阵摆出个‘王’字,周围路过的百姓、达官显贵全都瞧见了。”
“沈女为王”,更进一步,“雁为王”,这几乎已经将她的名字贴出去了。
沈雁归没有说话。
“王妃明鉴,此事口耳相传、闹得沸沸扬扬,殷县虽封城,仍未能将消息挡在门外,城中老百姓都说王妃您是真龙天女,日后必成天下之主、登基为帝。”
“百姓不过是感念本王妃救治瘟疫有功,信口之言,他们说完便忘了,你怎么当了真?”
“王妃难道不想……”
事情真与假、想与不想,都不该由摄政王府的任何人去表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雁归道:“你是王爷和本王妃的亲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