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菜粥(2 / 3)

加入书签

“怎么了刘伯?”

“今早我李家屯大侄子来看我了,留下几文钱,说实话我要不是看咱们要断顿了也不能收下。他们哪也是遭了灾,四处挖野菜,凑活着榆树皮等嚼裹。我想把你带回来的杂面送给他们。”刘老汉不好意思的说道。

“刘伯,这有啥不能的,亲戚就得帮扶。明一早我就去。”

陈元拿出了杂面,挑出几个鸡蛋,切了一斤左右得肉,放在鱼篓里。

第二天一早,陈元背起鱼篓离开了,他先来到小河边,还是向昨天一样布置好陷阱。没一会,就有大鱼跳了进去。

陈元用荷叶打了一个包,把杂面,鸡蛋,肉包了起来。陈元挑了两条大鱼用草串起来,带着这些吃食去了李家屯。

陈元一路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李家屯。一进村子,他就看到了一片破败的景象,许多房屋都显得摇摇欲坠,村民们也都面容憔悴,一看就是长期饥饿导致的。

他打听着找到了刘老汉的大侄子家,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屋。他敲了敲门,门里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谁呀?”陈元应道:“大奎哥,我是阿四,刘伯让我来送东西的。”门开了,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出现在门口,看到陈元背着的鱼篓和手里的东西,眼里顿时泛起泪花。

“快进来,快进来。”男人激动地说道。陈元走进屋里,看到屋里还有一个瘦弱的女人和两个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带来的食物。陈元赶紧把鱼篓放下,把包着食物的荷叶打开,说道:“这些都是刘伯让我给你们送来的。”

男人哽咽着说:“谢谢刘伯,谢谢兄弟,我们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陈元安慰道:“别这么说,大家都是亲戚,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女人赶紧去烧水,准备给陈元做点吃的。

陈元和他们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他们的困境。原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饱过了,每天都是靠着挖野菜和吃榆树皮度日。陈元心里很难过,他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是太少了。

过了一会儿,女人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野菜汤,陈元接过来喝了一口,虽然味道很淡,但却让他感到很温暖。他和这一家人一起吃了顿饭,虽然饭菜很简单,但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饭后,陈元告别了他们,准备回去。走在路上,他心里想着,州府的旱灾依然持续着,粮食越来越短缺。村里的人们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陈元心里感受到了压力。

陈元送完东西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河边去查看陷阱。到了河边一看,好家伙,陷阱里果然收获满满,大大小小的鱼在里面活蹦乱跳。陈元满心欢喜,赶忙把鱼都捞出来装进鱼篓里。

他看着这些鱼,心中有了主意,他决定带上这些鱼去柳林镇出售。他知道,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鱼能换不少粮食呢。他想着得赶紧存上更多的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日子。

陈元背着鱼篓,一路小跑着往柳林镇赶去。到了镇上,他找了个热闹的地方,把鱼篓放下,开始吆喝起来:“新鲜的鱼嘞,便宜卖啦!”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围了过来。陈元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和他们讨价还价。

经过一番忙碌,陈元成功地把鱼都卖了出去,换到了一些粮食和银钱。他把粮食小心地收好,银钱也贴身放着。接着,他又去市场上转了转,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买的东西。

在市场里,陈元看到了一些种子,他想了想,便买了一些。他打算回去后找块空地种上,这样以后也能有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吃。买完东西后,陈元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他回到家时,已经是傍晚了。刘老汉看到他回来了,急切地问道:“怎么样,送到了吗?”陈元点点头说:“送到了,他们很感激您呢。”刘老汉欣慰地笑了笑。

陈元每日捕鱼,售卖,换了米面如此十几日。刘老汉也了解了陈元生财方法,很是赞同和支持,看着家里瓦罐装满了米面,心里踏实了很多。现在刘老汉没事就在家编鱼篓,有时也和陈元去河边帮忙。

陈元隔三差五给大奎家送些河鲜粮米,倆个人关系更加亲近了。

两个月以后,陈元早出晚归,靠着卖鱼,积攒了三十多倆银子。陈元虽然每日臭哄哄的,皮肤变黑了,脸面变糙了。可是他很满意,很知足,自己再努力一点,争取做一个有钱的小地主。

一天,大奎的兄弟二奎出人意料地来到了刘老汉的家中。刘老汉见到二奎后,那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原来,二奎一直在大西口关外戍守边疆,长久以来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大头兵。然而这次归来,瞧着他那副模样,似乎是真的混出了些名堂。

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二奎在前段时间对抗鞑靼的战争中,及时传递敌情,避免了重大损失,立下了小小的功劳。如今,他已经当上了队官,手下管着五六十号兄弟呢。秉持着富贵之后衣锦还乡的念头,二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他了解到这些年家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以及刘老汉对家里给予的莫大帮助时,内心满是感动。

二奎原本是打算带大奎过去帮衬自己,可当看到家中的诸多不易,侄子们尚且年幼,在大奎的强烈要求下,二奎这才来到了刘老汉这里。

“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