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秋露白(1 / 3)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元每日都辛苦劳作。早上的时候,他便会前往集市去售卖鲜鱼,而到了下午,他则会待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研究高粱酿酒之事。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酿酒,陈元专门前往集市,精心挑选购买各种酿酒器具。他在众多摊位前仔细对比,认真挑选着质量上乘的甑桶、陶坛、酒勺等器具,每一个选择都格外用心,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终于,他将所需的酿酒器具置办齐全,满心欢喜地带着这些器具回到家中。
之后,陈元开始着手自制酒曲。他仔细挑选了上等的谷物,将其清洗干净后,放置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晾晒。待谷物晾晒至恰到好处的干燥程度,陈元便将它们放入石臼中,耐心地进行捣碎。接着,他按照前世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加入一些特殊的草药和秘制配料,然后仔细地搅拌均匀。他用灵巧的双手将这些混合物捏制成合适的形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在这个过程中,陈元每天都会细心地观察酒曲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温度和湿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自制的酒曲终于成功,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接下来便是运用现代知识酿酒的关键步骤。陈元运用自己在前世所了解到的微生物发酵原理,对酿酒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他精确地控制着高粱的浸泡时间和水温,以确保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他将浸泡好的高粱放入甑桶中进行蒸煮,利用自己掌握的热力学知识,把握好蒸煮的火候和时间,使得高粱能够达到最佳的熟化状态。在发酵过程中,陈元根据现代的发酵理论,严格控制着温度、氧气含量等因素,确保发酵的高效和稳定进行。
然而,在古代酿酒并非一帆风顺,陈元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古代的温度控制手段较为有限,时常出现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这对发酵效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陈元便动脑筋想办法,他四处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出简易的保温装置,尽量维持发酵环境的稳定。还有一次,因为酒曲的制作过程中有些细节没有把控好,导致酒曲的质量不太理想,发酵出来的酒味道不够纯正。陈元没有气馁,他仔细回忆前世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调整酒曲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得到了满意的酒曲。
终于,酒酿成了。陈元小心翼翼地将酒装入酒坛中,他找来了一个破旧的鱼篓,将酒坛仔细地放置在里面。第二天,陈元背着那装满酒的鱼篓早早地便出发了。一路上,道路崎岖不平,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着,沉重的鱼篓压得他的肩膀生疼。太阳渐渐升起,陈元汗流浃背,却依旧咬着牙坚持着。遇到陡坡时,他不得不手脚并用,艰难地攀爬着,生怕酒坛有任何闪失。经过漫长的跋涉,陈元终于来到了柳林镇。
进入柳林镇后,陈元开始仔细地挑选酒楼。他在街道上缓缓走着,一家家酒楼观察过去。有的酒楼看起来过于奢华,陈元担心自己的酒在那里会被淹没,难以凸显出来;有的酒楼则显得过于冷清,似乎生意不太好,陈元也不太放心。终于,他看到了一家看起来颇具规模且人气也不错的酒楼。
陈元走进酒楼,掌柜的正在忙碌地招呼着客人。陈元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等掌柜稍有空闲,他便走上前去,有些紧张地说道:“掌柜的,我这儿有一坛好酒,想在您这儿卖卖看。”掌柜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后背着的鱼篓,带着几分疑虑说道:“哦?你这酒能有多好?”陈元连忙打开酒坛盖子,顿时一股醇厚的酒香飘散开来。掌柜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先倒一杯我尝尝。”陈元赶忙倒了一杯酒递给掌柜,掌柜拿起一个酒杯,小心地倒了一杯酒,先是仔细地观察着酒的色泽,那酒在杯中呈现出一种澄澈而温润的琥珀色,宛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掌柜不禁轻声赞叹道:“光看这色泽,就知此酒非凡呐。”接着,他轻轻晃了晃酒杯,让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酒香愈发浓郁地散发出来,掌柜闭上眼睛深深嗅了嗅,脸上满是陶醉之色,随后缓缓睁开眼睛说道:“这酒香真是浓郁而独特啊!”
一位食客早已按捺不住,急切地说道:“掌柜的,快让咱也尝尝!”掌柜笑着递给他一杯酒,那食客端起酒杯,先是将鼻子凑近杯口,贪婪地吸着那股香气,然后迫不及待地轻抿了一口,酒液在舌尖瞬间绽放出美妙的滋味,他先是微微一怔,随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咂巴着嘴激动地说道:“哎呀呀,这酒入口竟是如此的甘甜顺滑,而后那醇厚的韵味在口腔中层层散开,还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香味,真是世间少有的好酒啊!我从未喝过这般独特的酒!”其他食客听了也纷纷要求品尝,一时间赞叹声此起彼伏。
掌柜看着众人的反应,满脸笑容地对陈元说道:“小伙子,你这酒可真是宝贝啊,咱得给它取个好名字。”陈元思索片刻,抬头看了看窗外,此时正值夏末秋初,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带着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美好,陈元灵机一动,说道:“不如就叫‘秋露白’吧,此酒在这夏秋之交酿成,蕴含着季节交替的韵味。”掌柜点了点头,赞道:“好名字,‘秋露白’,这名字真是恰到好处,应景又富有诗意。”陈元心中暗喜,与掌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