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魔芋豆腐(2 / 2)
“过年的时候做魔芋焖仔鸡更好吃,平日里不舍得杀鸡哩。”茂兰见阿祖也额外的多吃了一小碗饭,便高兴的笑着说。
“哥,啥时候起鱼塘?”茂梅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我还想吃魔芋烧泥鳅。”
“馋猫儿。”杨茂德往后仰靠在圈椅上,透过房门往外瞅了瞅天:“这两天都莫雨,等哪天太阳露了脸就起鱼塘。”
杨家的鱼塘在养猪的东跨院外头,又等了两天到有太阳出来,杨茂德果然招呼外院的男人们准备起鱼塘。阿祖她们自然也要去凑热闹,路过东跨院的时候突然觉得里面冷清了不少,虽然还留养了几十头猪儿,但煮的猪草比以往少了很多,五个大灶头也就留了两个开火。
等她们到的时候,杨茂德已经带着人把鱼塘的水引到了猪圈下的粪塘里,四川的猪儿都住在阁楼上,木板搭建的猪圈下面挖出深深的粪塘,平日里打扫时候提了水直接冲洗一下,脏东西便顺着木板间的夹缝流淌出去。
浇灌的粪水也是直接从粪塘里挑去地里,今天正好放水捞鱼,明后两天男人们还要给萝卜地里添一回肥,小麦地里也要追一回肥在落雪前催出苗来。
说是鱼塘也不过是个两亩多大的水汪子,连通着粪塘平日里用来攒水用,没有买过鱼苗投放,水也是后山头下来的山水,这鱼塘子里的鱼真的是天生天养。水面上漂浮着枯黄的水葫芦和紫红的水草,伍哥先用两根竹竿夹住然后卷了卷拖到岸边,回头还得放回去免得鱼儿莫得吃。
水下了一大半,阿祖看了看塘子足有三米多显得很深,下面还攒着水偶尔能看到翻起的鱼影,显然已经不太深了,男人们牵着小细网子走下去,塘里剩余的水依旧没过一半大腿,十几个人挽了裤腿一溜儿排开,用一只脚踩了网底淌着往前走。
“哎,有鱼儿撞到腿了。”一个汉子呵呵的乐道:“劲头儿还不小,看来今年能逮几条大鱼。”
杨家大院藏在山坳子里,四面环山小涧子里还常常断水,这鱼儿无论大小都是个稀罕东西,过年过节的时候炸的面鱼儿,面皮上面能贴上半寸来长的真鱼儿,那就已经是难得了。一两斤的草鱼,斤把重的鲤鱼,三四两的鲫鱼,这小鱼塘子里收获还真不少。因为用了细纱网所以小泥鳅、小瓜子鱼,刺儿条和瓢鱼儿也被捞了个干净,还赶起来了两条拇指粗细的小黄鳝。
鱼儿们被倒在岸边的木桶里,阿祖看了看有些可惜的说:“都不大哩,吃了可惜。”
茂兰拿了只干净的小桶装了水,从木桶里把那才一两重的小鲫鱼和二三两的鲤鱼和草鱼拣出来:“你莫看每年捞得干净,雨季里头从山上冲不少小鱼儿下来,塘子里挤得很鱼儿也长不大,这种小鱼苗儿还要倒回去,塘里头的大鱼儿也是昨年放的。”
往年茂兰她们不会来参加起鱼塘的工作,但杨茂德也会把小鱼儿送到小厨房让她们处理,这挑拣鱼苗的事情茂兰倒是常常做。又赶了几水等网里没什么收获了,男人们才上了岸来,十几只木桶装得满满当当,算来也该有七八十斤。
杨老爹围着鱼桶转了几圈然后啧啧嘴:“莫得大鱼哩,德娃子回头走县里头买几条大鱼回来。”
杨茂德正在开堰口放水,听到杨老爹的话便转头答应了一声,巴中县城靠河也只有那里能买到五斤以上的大鱼。小门小户的年底祭祖可以用小鱼上桌,杨家自然做不得这事,鱼塘里莫得大鱼只能出去买。
听到杨老爹的吩咐,茂菊眼珠子转了转然后凑到茂兰身边小声说:“姐,你说今年咱们能跟哥去县城逛逛不?”
茂兰诧异了一下:“你要去大伯家拜年?”
杨县长虽说是老大,但守着祖业的是杨老爹,所以年底祭祖的事情杨县长也不过问,但年初三总会回来上上坟。有时候会带上杨茂泉,四疯子小的时候也来过,但大伯母和其他两个堂姐就从没来过。杨县长每次来都会客气的招呼三个女娃儿去县城玩,杨老太在世的时候自然会约束这她们不许出门,等后来杨茂德每年后进县城拜年,自然也没她们什么事情。
“那个要去拜年哟,我说的是年前去,置办年货。”茂菊有这个心思是因为阿祖,阿祖带来的冬衣有一件上好的蜜色呢绒大衣,那是去年在上海的时候阿祖的父亲给她买的过年衣服。
商场里头卖的正宗洋货,面料和款式都十分新潮,大着肚子的阿祖现在自然穿不上。茂菊见她试了试,总觉得嫂子穿这漂亮的衣服才显得更加有味道,这种味道不是她做的棉袄能衬托出来的,所以动了想出去看看的心思。
“我不去。”茂兰摇头:“你想去自己跟爹说去。”
说完摇摇晃晃的提起一小桶挑出来的鱼苗往水塘走,才两步便被伍哥从一旁伸手接了过去,这次他学聪明了一手托着桶底一手扣着桶边,尽量离茂兰雪白的小手远远的。
这女娃娃跟新点的嫩豆腐一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己戳破皮儿,茂兰转头看到伍哥黑黝黝眼睛里的紧张,拍了拍胸口嘻嘻的笑道:“伍哥,你吓我一跳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