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要不咱就不读了吧(2 / 3)
与别的女孩子也会自觉保持距离,是个很好的人。
深夜时分期如梦也会想,她自出生起身上就背着一纸婚约,长大了也不能读书,这一生从懂事起就能看到头的悲哀。只是因为家里对她不至于太差,与她订婚的人恰恰是她喜欢的人,她便对这一切心生感激,觉得幸运极了,是对世俗不公的无奈,也是她不敢去拼,不想让这不安稳的生活变得更差。
她其实心里偷偷藏着一个想法,曾经试探着问了爹娘,被爹骂是个不安分的贱蹄子,娘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一直哭,说没把她生在富贵人家,对不住她。
娘爱她,娘说:“娃儿,这个世道对女子不好,你没有修仙的天分,也不能如男子一般科考,还生在这样穷的家里,你爹和你爷奶都不喜欢你,这就是绝境了。”那晚,期如梦第一次意识到一个母亲的爱有多伟大。
娘坐在她小小的床尾,她坐在床中间,月光透过破烂发黄的窗户纸照进来,照在娘的肩头。
娘说她自出生就身不由己,爹娘不疼弟弟霸道,后来又被嫁进期家,一生都不得自由。她怕苦怕累,最怕的时候是肚子里怀着孩子。
娘说:“我最怕生下来的是一个女孩,若是个女孩,那便是下一个我,我不愿可又不得不生。”
怀孕时掉了孩子的女子会被夫家退回娘家,也算是默认的休妻。这样的女子回到娘家便是娘家教养不当,要被娘家人活活打死。
没法不生,便早早为孩子铺好后路。
娘怀孕时便有意去和顾家婶婶说话。顾家的婶婶比娘早嫁过来几年,也生过孩子,两人又年纪相当,便容易走在一起。一来二去关系好了,娘将顾家一家老小性子都摸了个一清二楚。
娘说顾家孩子是个读书人,这样忽悠着嫁过去虽是高攀,可家里人性子好,她嫁过去便不会受什么磋磨。
娃娃亲是娘忽悠着顾家婶婶定下的,一来这样她便不会到了年纪就被爹潦草地“嫁”出去。二来,嫁进读书人家能学到很多好东西,知道的多了往后能做的事就多了。
娘在这死局里生生给她谋划出了一条出路来。
娘说:“好在你争气。你要做的事娘也觉得好,只是时机还没到,要把心思藏住了,别让人发觉。”
是,她要做的事还得等上十年左右,娘的嘱托她记住了。
顾桥归十岁时考过了府试,拿到了童生身份。因为年岁太小就想着先不往上考,待三年后满十三岁再参加院试。
顾桥归细细从榜尾往上看,在一堆名字中寻找自己的名字。
从放榜至日落,眼睛发干,心里已经知晓了结果,目光还是不能从榜上挪开,心里带着侥幸——万一是看漏了呢?
与他一般不甘离去的学子有很多,老幼都有。
有的亲人在一旁宽慰,有的陪着学子一起找名字,有的对官府破口大骂,有的陪学子一起哭。也有少数两三个同他一样,自己没有上榜,身旁也没有家人陪同。
天色渐渐昏暗,看不清榜上的字。顾桥归心中忧郁,拖着站得酸痛的腿慢慢走回书院。
期如梦借着月光看清书上的字,家中贫穷,奶奶主管家里钱财,晚上是不允许点灯的。
一年前她还能有空在白天看看书,可今年落在她身上的活越发多了,她一天起早贪黑干活都够呛,有时候手里的活干不完,天黑了以后大家清闲下来,她会被奶奶扯着耳朵骂一宿。若要看书只能白天努力把活干完,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屋子借着清亮的月光看一看书。
今天是顾桥归放榜日子,昨天半夜顾成山不知怎么地掉进河里去了,那动静半个村都听见了。顾成山发起了高烧,村里的村医看不了,天不亮,顾家一家老小就都带着他去城里找大夫去了。也不知道顾成山怎么样了,顾家有没有人和顾桥归一起去看榜。
期如梦昨天和奶奶说想去城里找顾桥归,陪他一起看榜,奶奶将她打了一顿,没去成。
顾桥归遗憾落榜,准备三年后再考。
从上次说要去城里被打后一段时间,期如梦被盯得很紧,原本就干不完的活又重了几分。顾成山高烧后捡回一条命,只是性格有些变化,原本是个被家里宠坏了的蛮横小孩,一夜之间变得心思重重。
地里的庄稼收了一茬又一茬,汗水流在土地上不见辛劳。
打破顾桥归安宁生活的决定就是从这一年产生的,他的十三岁,这个少年轻狂的年纪。
与往常别无二致的一天,学堂放早学,学子们三三两两邀约着去往学院门口。自古以来在学子眼里,学院饭堂的饭菜就是没有外面小街卖的小食便宜好吃。
也有同窗路过时会邀约顾桥归,但顾桥归很少与他们一道,今日也一样。饭堂的饭吃了这么多年确实没有外面卖的吸引人,只是饭堂里好吃的就那几家,能刚好满足肚子,不会多花了钱去。
他家里并不富裕,能省则省。
去饭堂的路上必须经过学院门口,方才和他说过话的一个同窗挤在院门口的人群里扭头对着他的方向喊:“顾桥归,你家人找你呢!”
顾桥归因为注意到喊话人而特意放慢的脚步停了下来,站在原地想了几秒。
从他小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