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码头有伏兵(1 / 2)

加入书签

“别说得那么严重。”。陈君容纠正杜月笙:“我们不是明目张胆的对抗谁。而是要悄无声息的将康有为送出上海滩。”。连大元也点一点头:“小姑奶奶说的在理。”

“月笙。说出你的建议吧。你不会无的放矢。要是你心中沒个主意。是绝不会跟我们开这个会的。对不。”。向大年看着杜月笙:“沒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把握。你怎敢应承康有为。”

杜月笙点一点头。接着他沉声道:“这三方。红帮的势力不逊于我们。而另外两方。背靠国家机器。跟红帮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他们的势力。远超过我们。若真是对抗。我们沒有希望。”。说到这里杜月笙用手一拍桌子:“可刚才君容说得好。咱们不是要对抗。而只是要瞒过他们做一件事。这就相对容易很多。他们唯一的弱点。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三方不会合作。只会各自为政。”

“不会合作。”。陈君容半眯着眼睛重复了一句。接着她恍然大悟:“月笙说的不错。他们不会合作。红帮是个江湖帮会。军政府肯定不会跟他们平等合作。最多只会利用它。而中统。想必也是这个心思。中统和军政府之间。。”

“也沒有合作。”。杜月笙接上了话:“特务组织总会保持自己的神秘性。他们最多就是跟军政府打个招呼。要求他们干这个干那个。而陈其美那边的话。嘿。他做了几年的沪军都督。潜意识里早已经把自己当做了上海滩国民政府的头号人物。尽管他也是特务出身。可他现在不会真的再去跟特务们讲什么合作。”

“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杜月笙摁灭了手上的雪茄:“我们只有五天的时间。五天之后。行动必须展开。”

五天后。杜月笙带着一个头戴大礼帽。身穿黑风衣的人出了杜宅正厅。杜顺风一脸狐疑的跟在他们后面。在他们身边。还有神情紧张的十几个兄弟。这么多人扎在一起。在这小院之中显得格外拥挤。

今天的空气潮湿而闷热。天上的乌云已经存在了一天一夜。可就是不肯下雨。因为闷热。所有人都觉得身上黏糊糊的很不舒服。而空中的乌云。将阳光遮了个严严实实。尽管是上午。可四周有些阴暗。

这个包裹全身的人是昨天夜里连大元亲自开车接过來的。他是谁。连大元可沒告诉过杜顺风。杜顺风很识趣。他也沒再问。今天上午。杜月笙忽然就把杜顺风叫了过來。要他赶紧去通知兄弟们做好准备。要送他出发。

与此同时。广粤楼炸开了锅。因为负责盯梢的人忽然发现。他们监视的康有为神秘消失了。

“康先生。”。杜月笙抱一抱拳:“我们后会有期。您此次出国。会有我的手下全程陪伴。路上一切事宜。都可放心交给他们办理。”

“月笙。多亏了你。谢了。”。他上了早就为他准备好的一辆车里。与此同时。两名打手和庆达也上了这辆车。车帘放下。院内的众人默默的上了其余的车。大门敞开。车队缓缓从杜宅驶了出去。杜月笙挥手送行。一直到车队拐过弯去。消失不见。他才命令人将大门闭合。

“大元准备的怎样了。”。杜月笙轻轻问了身边的陈君容一句。陈君容略略一点头。示意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他们远处的杜顺风默默站在一棵茂盛的石榴树后面。看着杜月笙的嘴唇一张一合。也看着陈君容的点头示意。

车队一直的驶向十六铺码头。它身后已经跟了一双窥探的眼睛。可车队带头的庆达却似乎懵然不觉。不一会儿。车队到达三鑫码头。袁海鹏早就在这里恭迎。见到车队。他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庆达和康先生下了车。车队和打手们都留在了原地。这里是三鑫码头。是杜月笙的地盘。在这地方。身后的车队和那些打手已经沒必要再跟着他们了。

三个人走上码头。向大年对他们点一点头。他一指江中的一条货轮:“康先生。委屈你一下。你就跟着这艘货船走吧。这船里面是日领馆的物资。沒人敢查。”

“谁说沒人敢查。”。一队人阴沉着脸从后面赶上來。将向大年他们四个堵在码头。然后为首的在怀中掏摸一阵。亮出证件:“上海国民政府巡捕房。王文登。向老板不陌生吧。”

向大年立刻拱了拱手:“王探长。您怎么大驾光临了。还一身的便衣打扮。”。这个王文登。赫然正是上海滩巡捕房的探长。码头事多。基本上每个管码头的都认识他。堂堂上海滩国民政府巡捕房的探长。带着一帮人。便衣打扮來到这里。这事儿透着蹊跷。

“接到报告。说你这里有军火走私的买卖。”。王文登面无表情。压根也不理会向大年的套交情。

向大年呼出一口气。压低了声音:“王探长。码头上就那么点儿事儿。您不是不知道。光贩鱼的话。我们也吃不饱啊。平时我们也沒少在您那儿走动是不是。这可是杜先生的码头。这船货。也是杜先生经手的。”

王探长点一点头:“这我知道。杜先生的金面我自然要给。要换了别人。我早就拔枪抓人了。”

“还有。这些货可都是日本商人经日领馆发出去的。”。向大年又提醒一句:“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