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端倪初现故人翁(2 / 3)
有韧性,白中泛黄的颜色,使之看起来颇有历史沧桑。
“是帛书”,易萌说道。
易萌将青玉碎屑轻轻聚拢成堆,然后将略成圆形的帛书平展在地上,与手持放大镜的史老一起俯身研究起来,旋机子道长和陈教授随后也加入进来,四人趴在地上围成一圈,头碰头的挤到一起,神情无比虔诚专注。
齐林原以为很快就有结果,于是站在四人身旁静静等待,哪知一个小时过去了,史老和易萌仍旧俯身,两个小时过去了,情况依然,齐林索性一屁股坐到地上,跟闲不住的疣猪下起了五子棋。
又过了一段时间,齐林抬手看了一下手表,发现距离史老兴致勃勃的开始研读,已经过去了两小时五十分钟,齐林有些担心史老的身体是否吃得消,转头看向芳华,芳华点点头,开口说道:“史老,是不是很难看懂?反正也不在这一时半会,您先坐起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看不迟。”
谁知史老竟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身体动都没动一下,芳华有些没趣,便弯下身将目光投向三人头顶空当处,一眼望去,图的上半部分好像是一幅地图还有几幅抽象的图画,下半部分则是密密麻麻的甲骨文,芳华摇摇头,走到齐林身边,与马蜂一起当起了观棋不语的君子。
大约又过了一小时,一声如释重负的长叹声响起,齐林立刻爬起身来,走到史老身边,将水壶递给史老,其他三人也已从地上爬起,稍稍活动了一下身体之后,开始喝水吃东西。
“诸位,阳错阴差,塞翁失马,谁知竟然如此因缘际会,让我们得知这石破天惊的千古谜题,就凭这一点,我们这次就足以交差了。这难道错误的穿越到阿兹特克城邦是上苍冥冥中的旨意?真想不通!”史老喝了两口水,微微湿润了一下喉咙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史老,到底您发现了什么?上面都写了点啥?”齐林转头看向帛书,但却一字不识,图画也抽象得如同天书,不由问道。
“这张帛书,竟然出自我炎黄子孙之手,确切的说,应该是商末飞虎氏族先人之手……”史老目光投向虚无的天穹,似乎中国古老的氏族正在那里耕种、交易和征战。
这个开头令齐林无比震惊,不由想起疣猪在阿兹特克国王宴席上说过的话,关于此地人与中国人表兄弟或堂兄弟关系之论。当时齐林还以为疣猪在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实的。齐林催促道:“史老,您赶快接着说!”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渡孟津,过黄河,大战于殷都朝歌,纣王帝辛兵败,**而死,商朝遂灭,西周开始,这一段史实后来一直困扰着后代史学家,因为商纣虽然残暴,但国力仍处如日中天之象,即使打不过周武王,但负隅顽抗乃至两败俱伤却不难做到,为何短短时间之内,便脆败亡国,其中必有隐情,但隐情是什么?历代史学家殚精竭虑,仍不得其所。但今天,我们找到了答案!”史老语速很慢,似乎在回味着久远历史,也好像是在为公布这石破天惊的谜题蓄力准备,果然,史老下面的话另大家感到既震惊又新鲜。
“纣王与武王鏖战朝歌之时,商朝尚有二十五万精锐部队,只是远在今天的山东半岛,远水解不了近渴,及至这部分部队走到一半,纣王已兵败**而死,这队士兵前无去路,唯有投降周武王或者血战到底两条路可走,但谁知他们竟然选择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第三条路:东渡太平洋!”
“东渡太平洋?不会吧?那时候的航海技术和船只能承受吗?就说现在吧,我国海军还处于奋起直追的阶段,距离美国海军的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芳华插口问道。
“方上校有所不知,自古以来我华夏航海技术就名列前茅,现今考古发现五千年前山东沿海已出现密集的航海遗迹,黄海中的一些岛屿在四千前已有殖民迹象,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证明,那么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就足够说明中国航海技术之超群绝伦了,郑和船队船只上百艘,人数上万人,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对于当时的船队来说几乎如履平地,而且现在更多证据表明,郑和船队可能还到过美洲大陆,这可比哥伦布自吹的首次发现早了很多年。只是从明朝中期开始,不知为何当时朝廷突然施行海禁,清朝更是闭关锁国了两百年,将老祖宗的先进航海技术都丢了个底朝天,可惜,可惜啊!”
史老的渊博大家都很佩服,只是有时史老会说着说着跑到其他话题上,也许是过于渊博的人之通病吧,好在史老这次及时将话题从郑和拉回了眼前的现实。
“这一张帛书的一半,就是出自商末东渡的军队首领攸侯喜之手,而此人又是殷商最能征善战的部族——飞虎族的领袖!史载飞虎族滞留山东半岛是为了攻打反叛的东夷一部,但这张帛书给出的结论却完全不同。”
“有什么不同,难道飞虎族是去挖宝藏,或者抢美女?”疣猪依旧本性不改,满嘴除了钱财就是女人。
“呵呵,小尤说对了一半。”史老笑眯眯的答复,令疣猪的肥脸乐开了花,但齐林却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禁腹诽道:“动用二十五万军队去挖宝藏或是抢女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