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联帮(1 / 2)
概述
1959年、竹联帮在敌对的四海帮联合文山、三环等帮派大举围剿下沉寂一时。直到1962年,当时台北地区最大势力的四海帮,面临遭到政府当局打压及强制解散的危机,这时竹联帮也趁机夺取四海帮的地盘。随着1957年出走另组“南强联盟”的“旱鸭子”陈启礼,带领“青蛇”邓国沣等人的回笼、原“南海路帮”的“白狼”张安乐在1964年加入竹联帮以及1965年加入竹联的吴敦,加上1964年、干部成员的“杨站长”杨剑平,势出重整竹联帮,当时竹联帮成员就达500人以上,在杨剑平的领军下,经过多年南争北讨的日子,渐渐并吞其他帮派势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帮”的名号,稳固了竹联帮日后的根基;陈启礼也在这次的扩张行动中崭露头角,在1968年的“香港西餐厅”一战以寡击众,击退台北中山区在地帮众“牛埔帮”后从此打响名号。1968年4月、在帮内杨姓大老授意下,由张安乐主持竹联帮在阳明山召开会议,将组织编制扩大,会中并规定日后各分支必需上缴"母金"。
兴起
1970年7月,竹联帮成员的陈仁因为萌生退意而叛帮盗领组织公款逃逸,并且申请警方保护。这件事引起竹联帮内部大哥极为不满,而引来杀机。竹联帮成员张如虹与其他两名,在警方面前杀伤陈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区引起轩然大波,被视为幕后指使者的陈启礼随即也被逮捕入狱服刑6年,期间与学者李敖同监,而结识李敖。
发展
1972年,在杨剑平与陈启礼相继被逮捕入狱后,竹联帮在慢慢崩坏的情况下,由数名大哥推举张安乐来重整竹联帮。当时张安乐担任总护法,另外服刑中的陈启礼当时也被推举担任总堂主。张安乐再次把组织重新改革与制度化,分支改编为8旗制,并扩编成虎、豹、龙、狮、熊、凤、狼、鸟等分支堂口。在张安乐的带领之下让"新竹联"更有完善且精密的制度与稳固的基础,并且还提拔许多后辈,培养后辈成为独当一面的角色。但是,竹联帮内部不断有派系间的斗争,其中分为新旧两股势力,旧派中属于竹联帮大老的周榕势力最为强大(周榕是中和帮时期的元老,亦是陈启礼的老大,在陈启礼入狱期间,周榕更被称为名誉领袖);周榕与张安乐的恶斗曾在元老“灰鸭”柳茂川的居间协调下一度和解,但是在1975年,发生了“长桥餐厅事件”使得张安乐对组织派系的恶斗感到失望,离开台湾远赴美国发展。 1976年,出狱后的陈启礼一度纵横商场,并成立承安消防、美华报道、名商俱乐部等5家公司;但是,不久之后陈启礼仍为中央情报局吸收,借此政治力在背后的支撑,再度复出改革竹联帮,与周榕形成两股势力派系互相对抗。后来周榕的大将们纷纷投靠陈启礼的势力,也导致周榕派系势力急速衰退。最后陈启礼实质的统一竹联帮,成为实质的初任帮主。经陈启礼的整顿后,竹联帮的势力更加强大;在这段期间竹联帮也逐步将武装现代化,并已掌握现代化武器,与敌对的四海帮在1980年间,两帮相继爆发了杏花阁血案、天厨餐厅事件及法庭喋血等社会事件。
扩充
1984年初,竹联帮在复出的陈启礼手中急速地扩充。但造成堂口间因利益冲突的内斗事件不断。同年6月,四海帮为了夺回被竹联帮抢占的地盘,联合台南的黄埔帮北上结合台北其他帮派与竹联帮爆发"江南案"之前最大规模的街头冲突“荔舫餐厅事件”(游国麟更是被刘荣焕在此餐厅内当成此战役前的血祭品)。事后,竹联与四海两帮的冲突更由街头提升至金融与政治层面。首先是两帮介入的股市战,造成当时全台的金融风暴,在金融风暴的后期,两帮联手黑箱操作股市获取不法利益。事件引起政府注意,奉命刑警大队队长曾文调查金融风暴的内幕,当他查出真相后,却接到一张调职令,对当局极度失望的他愤然辞职,在找陈启礼报仇时却命丧安全局局长汪敬煦之手。金融风暴后,官方和黑帮的关系达到了水**融的境界;就在陈启礼出狱后,介由竹联帮兄弟帅岳峰透过已故导演白景瑞的关系搭上军情局的线,到军情局接受训练,并取得化名,想把竹联帮转化成帮助政府的助力(借此漂白黑帮)。
削弱
江南案事件 终于在1984年10月,爆发轰动台美的【江南案】。(1984年10月15日由于陈启礼等奉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之命赴美国暗杀曾经担任台湾日报驻美特派员刘宜良)。事后,政府为了改善在民众的形象,而发动首波全国性扫黑的一清专案。也因一清专案的关系,帮内许多大老遭到逮捕,陈启礼与吴敦被判无期徒刑(后获减刑为有期徒刑15年),帮内要角也纷纷远赴中国大陆发展,一度让竹联帮元气大伤。
再度发展
直到1988年,台湾政府宣布释放300多名帮派份子,包含竹联帮各个要角,也因此竹联帮重整旗鼓再度复出。1990年,台湾经济蓬勃发展,正值政府推动8兆的公共工程计划,竹联帮为争食这块大饼,先后成立了韬略集团、峻国企业、泉安营造及东奎集团等企业公司,以暗中进行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