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妲己(2 / 2)
人!来人啊,立即将其拖出去处死!”
就这样,可怜的伯邑考最终未能逃脱纣王的毒手。而纣王为了彻底打击西伯侯姬昌,更是丧心病狂地下令将伯邑考的尸体做成肉饼,派人送往西岐,妄图以此来摧垮姬昌的意志。
当妲己听闻伯邑考的死讯时,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她的心。那一刻,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内心被无尽的悲痛所淹没。
曾经与伯邑考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她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些温柔的话语、深情的眼神如今都已化作泡影。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残暴无道的纣王!妲己的心中瞬间燃起了熊熊怒火,对纣王的仇恨犹如燎原之火越烧越旺。
与此同时,她又深感自身命运的多舛与无奈。作为一个弱女子,身处宫廷这个尔虞我诈的漩涡中心,她似乎无法掌控自己的未来。然而,尽管满心绝望,妲己却深知自己绝不能就此屈服。因为她肩负着女娲娘娘交付给她的重要使命——推翻殷商王朝。
自那日起,妲己仿佛变了一个人。曾经那个温婉柔情的女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酷无情且心狠手辣的妖姬。她凭借着纣王对她的痴迷与宠爱,开始肆无忌惮地施展各种阴谋诡计。
朝堂之上,她巧舌如簧,不断地在纣王耳边吹枕边风,挑拨纣王与朝中诸位大臣之间的关系。原本忠心耿耿的大臣们纷纷遭到纣王的猜忌和疏远,朝纲逐渐混乱不堪,朝政更是日益腐败。
不仅如此,妲己还唆使纣王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奢华至极的酒池肉林。在这片纸醉金迷之地,纣王整日沉醉其中,纵情声色犬马,完全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的国力日渐衰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妲己复仇的决心却越发坚定,她知道,距离实现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在此期间,妲己正独自漫步于城中街巷,心中思绪万千之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器宇轩昂、身姿挺拔的男子。此人正是杨戬。杨戬乃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座下的得意弟子,其武艺精湛绝伦,神通更是广大无边。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他额头上竟生有第三只眼,此眼可洞悉世间万物的本质与真相,任何隐匿之物皆难以逃脱它的审视。
此次杨戬奉师命下山游历,以增广见闻、磨砺自身修为。当他途经繁华热闹的商朝都城之际,机缘巧合之下,与妲己不期而遇。妲己抬眸望去,只见眼前之人剑眉星目,面容刚毅之中透着几分俊朗,浑身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刹那间,她的心弦仿佛被轻轻拨动,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杨戬身上。
与此同时,杨戬亦将视线投向了妲己。那一瞬间,他的内心不禁为之一震。面前这位女子美若天仙,蛾眉皓齿,肌肤胜雪,一袭华美的衣裙更衬得她婀娜多姿,娇艳动人。短暂的对视过后,两人相视一笑,开始攀谈起来。
在交谈过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彼此竟怀揣着相同的志向——推翻腐朽暴虐的商朝统治。这个共同的目标瞬间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经过一番深入探讨,妲己与杨戬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携手并肩,通力合作,共同为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时光流转,妲己与杨戬的情感亦日渐深厚。他们携手谋划诸多针对纣王的举措,给商朝的统治以重创。然而,他们的情事却为女娲娘娘所不容。女娲娘娘指出,妲己在执行使命时,情感用事过度,已然偏离正轨。她警示妲己,若其继续与杨戬牵扯不清,必将遭受严惩。
妲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一方面深爱着杨戬,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敢违抗女娲娘娘的命令。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妲己决定暂时离开杨戬,独自完成剩下的任务。杨戬虽然心中不舍,但他也明白妲己的苦衷,只能默默地祝福她。
在妲己的不断努力下,商朝的局势越来越动荡。各地的诸侯纷纷起兵反抗纣王的统治,商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最终,在周武王的带领下,诸侯联军攻入了商朝的都城。纣王见大势已去,便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妲己看着商朝的灭亡,心中既感到欣慰,又充满了失落。她完成了女娲娘娘交代的任务,但却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
就在妲己准备离开宫廷时,女娲娘娘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女娲娘娘对妲己的表现表示满意,但同时也指出了她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她认为妲己过于沉迷于个人感情,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惩罚妲己,女娲娘娘决定将她封印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让她永远不能再涉足人间。
妲己虽然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她也知道自己无法违抗女娲娘娘的决定。在被封印之前,她最后一次回望了这个曾经让她欢笑和流泪的世界,然后默默地走进了封印之中。从此,妲己的故事成为了一个传说,流传在世间。人们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既对她的美貌和魅力赞叹不已,又对她的行为感到惋惜和谴责。而妲己,也在那神秘的封印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等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