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太行碣石(2 / 2)

加入书签

绝其源,封海门堵其气。

又命方士,以天外陨铁,下断龙钉九根,分断太行碣石龙头,破扬子江口,龙气乃绝。”

“秦朝的事?”大伯吃惊,朝我摇摇头。

威胁老爷子前,洪天康曾经分析过八卦天师墓。

他说,古墓大概是五代、两宋时期修建的,距今不到千年。

而秦始皇断金陵龙脉、斩太行碣石,是两千年前。

这样算的话,时间线根本对不上。

因为天师墓定穴的时候,太行碣石早就被秦始皇派人斩了,怎么可能还有九马绕云的大宗师风水!

“看来我们的出发点错误了。”大伯指着昆仑一系:“太行碣石废了两千多年。

要以风水定位,还是得着落在昆仑上。”

“古时候的昆仑山,

和现代的昆仑山是两个地方。”

我重新用铅笔在地图上测算。

昆仑龙脉从地下延伸,直入大海归墟,共六万九千五百里。

桂州和古滇国,属于百越地区。

显然,昆仑影响不了那么远。

即使当地有古地质运动留下的遗迹,也绝不可能存在大宗师局。

这样看,九马绕云,都是不存在的,完全一头雾水嘛。

“我看,还是等小宋那边,或许很快有答案。”大伯已经放弃了,承认自己不是那块料。

“我不是信不过青八子,不过机会实在太渺茫。”

那时候,我暗中决定,必须亲自去趟桂州,到西林勘探一下。

不然死,都会不甘心的。

“既然如此,等我准备几天,陪你去吧。”大伯关心道。

我赶紧摇头:“得了吧,您老家庭美满,就别到处乱跑了。

要是沿途遇见什么危险,我还不好交代呢。”

“我也要去!”胜月之打岔。

“不行。

这次就我一个人。”

找到天师墓的概率,几乎为零。

我当时去桂州,纯粹是散散心,顺便把心里头的念想断了。

这事扯到后半夜,没个准信。

后来我一琢磨,干脆拿了几件衣服,连夜坐车去了车站,在路上的时候,规划西林附近的行程。

西林,位于桂州和古滇国交界之处。

地势复杂,原始森林和古山脉极多。

当地以壮、瑶、苗、侗为主,大大小小,十几个少数民族,风俗生活各不相同。

很有民族文化特色,不过西林并非旅游线。

我查了一下,里面的山区根本没有路。

前面是坐船,然后沿着古栈道和悬崖上的小路,才能抵达深处的寨子。

总之,那片地方即使到了,要想找某个风水点,简直是大海捞针。

山地和原始森林一片又一片,环境之复杂,却没什么大型古墓

被发现过。

始皇帝遣赵佗,共发兵五十万平定百越。

这比守长城的士兵还多,可见南方边陲地区,内部有多么崎岖。

虽不及蜀道难,我估计也差不多。

沿途,到了河池下车,买装备,买望远镜,买登山用品。

后面没路了,转长途汽车,一圈又一圈的绕。

等黑烟滚滚的私家车把我拉到西林的县城,附近的山丘像被刀剑砍过。

山这边,是光秃秃的怪石和灌木。

山的那边,就是碧绿如玉的河水。

有时候车在上面开,下面两三米就是大河奔涌,当地水系极多。

桂州地区,山水甲天下,确实不假。

不过西林这边的县城完全没有人。

街边除了几个卖土货的,冷冷清清没有半点繁华。

倒是有很多当地人上来,问我要不要向导。

我趁机向他们打听,有没有尸胡坡这个地方。

二伯当时说,九马绕云的风水,是在尸胡坡被找到。

他们都摇摇头,我散出几根烟,算混个脸熟。

后来有人告诉我,应该往山里面走。

因为尸胡坡这个地方,很可能是当地苗语的音译。

出了县城往西五十多公里,临近两省的界线,那片十万大山全是原始森林和水网,苗寨这些大大小小几十处。

如果去那里面,找到的可能性很大。

山里面,基本是没有路的。

西林的地方很奇怪,水是往高处流,一直延到深山老林的腹地。

所以坐船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捎带当旅游了。

栈道的话,是当地人采药,偶尔才走。

风尘仆仆赶到西林,已是十天后。

我揉了揉疲倦的眼睛,拖着行李箱,想去招待所睡一觉,明天再决定路线。

刚走到招待所门口,我以为自己看错了。

门口站着个人,黑夹克牛仔裤,头发盘起来。

当地太阳大,脸上还挂了个墨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