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寻龙大计划(2 / 2)

加入书签

既来之,则安之。

我便翻阅起这本相当厚重的寻龙计划。

这一翻阅,我又发现了很大的问题。

牛皮纸封起来的档案,是用那种很老的石灰宣纸写出来的。

年代太久,以至于上面的石灰痕迹都随着霉斑渗透出来,一点点扩散,非常恶心。

保存得不好。

而且最为重要的,这个寻龙计划档案,是个三无产品!

正常的档案,封面都会详细标注文件号、序号、责任人、文件材料名和日期,方便将来分级。

偏偏我手里的这本寻龙计划,连个责任人都没有,更别提是多久出产的。

宣纸里面,有一张泛黄的便签。纸很旧,字还新。

我捡起来,发现是整理这个档案的人,做的备注。

便签上面说,这是

民国时期的一份旧档案,当时攻克金陵时,从总统府和一批绝密档案,一同送到这里查收。

因为某些原因,档案没有在三十年后销毁,于是就摆在这里落灰。

民国的绝密档案?

我一下来了兴趣。距今大半个世纪前的寻龙计划,究竟会记载什么?

龙,是种相当神秘的传说生物。

全国范围,上到老人,下到小孩。

即使没有见过真正的龙,也一定言之凿凿,说得出龙的模样。

头顶鹿角,身披蛇鳞,有爪。会喷火,施之雷霆。

伏羲氏时,便以龙为华夏图腾。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为神权和王权一体的符号。

不过龙没有人真正见过,一直是以传说的形式,流散于稗官野史。

风水里面的寻龙点穴。

龙者,山也。龙脉者,群山之脉,百川之流。

堪舆术里的龙,是指山势走向,大地方位。土是龙肉,草是龙毛,树是鳞皮,石是龙骨。

这是相当抽象的概念。

所谓:入地三尺,法不随龙。风水之道,如龙一般千变万化,无迹可寻。

刚开始,无意发现这份寻龙计划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民国某个风水大家的著作。

等我把扉页打开,背面是很古老的繁体字报纸。

从右到左,竖着印刷几个大字。

捡起来看了半天。我努力辨认那些斑驳的机印墨字,发现这是当时北方,处于伪满洲国地区的一小众报社。

说是在一个叫营口的地方。

三四年的时候,营xx雨连天,海口倒灌。

待雨停,有蛟龙趴在芦苇荡里,被当地农民看见。

几日后,蛟龙飞天,腾云驾雾而去。

数月,那条蛟龙再次出现在入海口附近。不过等人发现时,死去多日,尸体腐烂,蛆虫横行,臭不可闻。

报纸上还有龙的照片。

只剩骨架了。根据附近的人作为参照物,

大概有十几米长,相当庞大。

虽然只有骨架。不过我还是能从模糊的照片里,看见龙角和龙爪。上面还说,巴掌大的龙鳞,装了两箩筐。

乖乖的。我暗道,这到底是真是假。

民国官方档案里,怎么好端端,拿这些稗官野史说事。

后面的档案文牍,又附上几则有关龙的佐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花园口决堤,造成大量黄泛区,淹没数省。

决堤的时候,有士兵亲眼看见蛟龙在浊河里翻滚,用重炮轰击,蛟龙这才离去。

基于这两件事,前后相距五年不到。上面曾秘密组织一支民间队伍,前往北方大地,开展寻龙计划!

档案里面,还煞有其事的,分析了如果遇见龙,应该怎么办。

上面说,龙出现的时候,往往暴雨倾盆,有雷电轰鸣。因此这支队伍出发时,还携带绝缘手套和雨衣。

龙有极大的腥臭气息。清代野史里,有僵尸化犼,杀二蛟一龙的记载,在吴东。

因此他们携带了重型武器,和防毒面具。

还有说法,龙能喷火,出现时会有焚炎之风,荼灭万物。

因此他们寻龙的时候,民国部门还特别从国外,进口最好的石棉衣防火服。

我看到这,有些忍俊不禁。

裤裆拉胡琴,扯淡。这帮人花费如此多的财力和物力,居然是去北方,寻找虚无缥缈的传说生物。

有些猴子捞月的意思,注定一场空。

先秦时期,龙就作为神兽和文明图腾,受到最高规格的祭祀。

左传上面,鲁国对于龙的看重,要超过昊天。

据说龙能长生不老,故而华夏帝王,无不以龙比喻自己。

说起来,辽金古墓里,徒单氏也曾回忆,自己小时候在雪山迷路,曾见过龙,盗走了龙嘴巴下面的北帝玄珠。

辽金的游牧民族,也曾发动大规模猎龙行动,均无疾而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