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羲和浴日(2 / 2)

加入书签

样子。

人的骨骼坚硬,上千度的高温,也很难烧成灰烬,会留下牙齿这种坚硬的骨殖。

而这些原始先民,汽化的瞬间非常干脆。那股高温,差不多是太阳从天上掉下来的程度!

用石头搭建了梯子,我踩着南风的肩膀,最先爬到那个洞口。

把脑袋探进去,立刻有清凉潮湿的风,吹到晒通红的脸蛋上。我赶紧钻进去,并把他们两个拉上来。

洞口狭小,里面空间逐渐扩大,是个石室。

石室底部有很多灰色的焦炭。王正说,这里隔绝了大部分高温和能量

,焦灰是人被烧死的残渣。

边缘的缝隙,隐隐有水透出来。等了几分钟,才接了半口,勉强润了润冒烟的嗓子。

南风用水壶接水。

我们打起手电,往石室垂直的岩壁查看。

石室的岩壁,有很多颜色绚烂的岩画。是货真价实的岩画,大部分以红色的石英砂涂抹,然后拿动物的油脂沾牢,防止氧化。

由于这里经历过大爆炸,岩画被高温固定在陶瓷质地的石头上,千百年没有褪色。

刚开始,我怕又是汽化的人体,不敢靠近。

后来南风用手摸了摸,说是画上去的,我才敢靠近观察。

北方地区,岩画比较多见,年代十分古老。

等陶瓷工艺普及。先民把图案记录在器物上,岩画就被淘汰了。所以中原北方的岩画,年湮世远,每次发现都能刷新历史。

远古画画比较抽象,有些部分特别夸张。

我对这个比较有经验,就让王正给我腾个位置,从最边缘的地方开始看。

前面部分,基本是些火焰或者暴雨之类的纹路。有点像蛇。但大雪山不可能有蛇,也许是龙,也许是长尾巴的鱼。

岩画在后面,黑色线条渐渐明显,人的脸蛋有了轮廓,画师的水平开始提高。

大部分“人”,有丰满的乳,应该是女性神的角色,特征明显。

看不出有没有穿衣服。

岩画大部分用阴刻的方式表达,只有个形状,没有细节,需要想象力。

白色的,是天。黄色的,是地。黑色的是人,红色的,是太阳或者火焰。

应该是表达祭祀和天地崇拜的场景。

女性人物居多,男性角色基本边缘化,想来是母系氏族统治阶段。

那个时候,人类的繁衍,由女性和神媾和。如华胥氏踩了巨人的脚印,受孕产下伏羲氏和女娲氏。

我心里一激灵。

假如壁画是母系

氏族统治的产物,那么年代,要比北祝栗早太多!

汤谷的秘密,以及人文年代,比我想象的还要广远!

南风道:“你了解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能看得出,岩画的年代吗?会不会,是铁王爷他们要找的东西。”

“有点难。”阴刻的人物没有服饰细节,无法判断朝代。

我仔细研究片刻,对他和王正说:“太难为我了。目前考古测年的方式,基本是炭14检测、热释光断代、古地磁分年法三种。如果有仪器,检测一下铅同位素也是可以的。没有东西,我只能用肉眼看。岩画年代,早于北祝栗。北祝栗是五帝到殷商时期的氏族,撑死也就四千年。”

不愿意在他们两个面前露怯。

我用外面的玻璃打磨几下,当凸透镜,把岩画的细节放大。

“你们看岩石的颗粒物,有些黑色的反光体,看起来像黑曜石,其实是云母在高温熔化的时候,被燃烧的火焰熏黑了。这些云母,露在空气外面风化了相当长的时间,几乎都成化石状了。”

“说人话。”南风看了我几眼,让我忽悠晕了。

我也是半瞎掰半认真,毕竟咱是业余的土夫子,能自学成才已经非常励志。

让我分析个八九不离十,还是很难。

“我在博物馆,见过北辛文化出土的红陶钵形鼎。上面阴刻的人物线条,使用的笔法和这里有些类似。人物轮廓,偏粗狂为主,侧重夸张抽象。之后的仰韶文化,人物外形都比较阴柔,肢体协调修长,不会把人画得像鬼似的。”

岩画上负责祭祀的母性神,大部分人头蛇身,线条诡谲。

远远看着,像是一群成精的蛇,学人走路,在那搞封建迷信。

仰韶文化,是燧人氏时期的产物。这里的岩画,肯定早于仰韶时期。

人物偏粗狂写实,不存在美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