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倒斗起家,西派(1 / 2)

加入书签

在大兴安的时候,他看一眼脚下的雪和头顶的山,就能确定大致的海拔和地带。

对他,我还是很钦佩的。

“看出什么了。”我问他。

南风捻起一小撮沙土,放在鼻尖细细嗅了嗅,长吐口气,确定附近没人,才说:“确实是沙土,但不是一般的土。”

“有啥区别,沙土在哪不都是。”菜头不解。

南风耐心解释道:“哥,他们运来的土可不一般。你仔细看,这沙土颗粒细小,质地松散,颜色青黑略微发白,是常年被紫外线照射,导致土壤缺少钙铁等微量元素导致的。且土砂湿润,想必是从很深的冻土层挖出来,运到这,土壤的冰渣已经化了。”

我听不懂。

学着南风的模样,也把那小撮土闻了闻,有股子腥气,却不同于寻常的墓土。

土,在风水相术中,乃是指龙肉,上包龙血,下藏龙身,是山川地脉衔接的媒介,尤为珍贵。

普通墓土,有股子深埋地下的阴气,细嗅之下,甚至有尸臭或是陪葬品腐烂的气味。南风手心的那层沙土,质地还算干净,却看不出有奇异的地方。

菜头道:“别卖关子了,你说那么多专业的话,小白他也听不懂。”

我咧嘴道:“谁没事抓把土到处闻,我只知道,这不是墓土,更不是龙砂。”

南风笑了:“不全对。这种土,来自高寒草甸地带,是非常显著的高原草甸土,而且是从十几米以下的冻土层挖掘的,土壤还很湿润,非常新鲜。”

之前上大兴安,那里的地区就属于高寒草甸地带,根本不适合人居住,土也是冻土,里面掺满了碎冰硬雪。

南风道:“据我所知,全国只有一个地方,会出现这种青灰色的草甸土。之前大兴安的时候,那里的紫外线并不强烈

,泥土还没有这种‘脱色’的质地。”

“在哪?”我问道。

“藏地高原,至少是唐古拉那种海拔的圣山之巅。”南风笃定的说,我和菜头均是倒吸口凉气。

怎么会是藏地高原!

藏地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要知道,大兴安的平均海拔,不过两千米左右,已经非常不适合人居住,我上次差点死在那。

但藏地高原是个例外。

除了成群的耗牛和藏羚羊,那里还有璀璨的文明之珠。

象雄文明!我在桂州认识个藏文化专家,叫朱学正,隐约听他提起过。据说象雄文明的起源,至少在华夏的五帝时期,极为长远。

再加上高海拔地区与世隔绝,那里的文明和古文化保存得十分完好,但并没有听说那里有王陵巨冢之类的遗址。

现在,藏地高原多是旅游的地方,已不那么神秘。

南风对自己很有信心:“我说的,不会错。这些土壤,全部来自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深埋于冻土之下。亿万年前,那里还是海洋时,这些土壤覆盖在最上面的地架。”

我百思不得其解:“藏地离这,光公路就有四千多公里,从那运一箱土,运费就值十箱米!况且是从圣山之上采集下来,费用太高,简直比金沙还贵。二伯成立的公司运这种土,有什么用?”

南风轻抿薄唇,不确定的说:“采集这类土,肯定挖穿了十几米的冻土层。我想,可能是为了岩石里面,几千万年前形成的化石?”

洪荒之前,藏地不是世界屋脊,而是一望无际的汪阳。

那里化石确实不少,甚至有泥盆纪以前的蕨类植物,被瞬间汽化的黑影拓印在山崖的岩石内,当地人称为“佛”足迹。

菜头道:“你二伯好歹算半个业内人士

,没听说土夫子还倒腾化石的,专业不对口。依我看,他莫不是想去藏地倒斗?”

“不像。”我摇摇头,二伯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从来不会以身犯险。

即使真的看上哪个古墓,他最多出钱出人,却不会亲自下场。通俗点说,花钱我来,送死你去,他可不冲锋在前。

南风道:“晚上潜入货仓层,打开那些木箱,才能知道。”

我心中倍感惊奇,不禁胡思乱想,却没有头绪。

菜头劝我;“按理说,即使高原真的有古墓,最多是哪个喇嘛的衣冠冢,和咱们经历的那些八竿子打不着。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多了,小时候看水浒,菜爷还搞不懂潘金莲为啥嫁给西门庆呢。”

我道:“你以前不是去过藏地趟泥子吗(倒斗)?”

共命人,就是藏文明非常神秘且古老的神巫仪式,我听菜头提过。

菜头得意道:“菜爷南走一千,北走八百,论见识,肯定比你这种小同志多得多,至少多三四层楼。不错,菜爷以前跟朋友,确实去藏地那边趟过泥子,不过不是倒斗,是弄点耗牛、唐卡之类的工艺品拿回来卖。”

“合着你以前是吹牛的?”

“嘿,房梁上跑汽车,你懂个屁,听菜爷慢慢跟你解释。”

据菜头说,他以前年轻时,确实跟人跑过几次藏地。

那边寺庙多,却不兴修墓。无论平民还是达官贵人,死后大部分将尸骨舍在庙里,不会像中原的贵族那样开山凿陵。

“听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