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墓土工程(2 / 2)

加入书签

普通的平原丘陵,土层平均不超过十米,越往下挖,越是石头和地岩。

寻常的百姓埋葬亲人尸骸,入地三尺,便可以在上面继续耕种。可见寸土寸金,不光是风水的虚妄之言。

菜头好像想到什么,只是不敢确定,对我道:“你再把那几个箱子,都打开,我再看看。”

所有箱子里,基本都是潮湿发烂的土壤,内部很少有石头。即使有,也都变成粉末状,一捏就碎,呈土黄色。

风水中,土是龙肉,石是龙骨,水是龙

血,脉是龙筋。

肉包骨,住高屋,骨盖肉,吃不够。天下九州,土层最为深厚之地,当属邙山。

邙山雄踞浊河,背倚洛水,河洛之脉将邙山夹在当中,犹如双龙护卫,气度雍容。

地脉四方,又被王屋、太行、熊耳、嵩山、崤山等名山大川合抱围拢,形成一方下凹的宝穴,定在华夏之中,位居万方之央。

其周围,还有浊河、洛水、洢水、汝水川流不息,可谓山山相扣,群水相连。

邙山之上,土层平均深度,在三十米以上,几乎没有乱石恶岩隔绝地气,便可想象这其中蕴含的百草灵气之盛,可呼应鬼神!

南风说,这些箱子里几乎没有岩石,可见挖出这些土壤的地方,其风水之盛、地脉之昌不在邙山之下。

藏地高原与世隔绝。

真有与邙山媲美的龙象之地,只怕也鲜有人涉足!

菜头连续撬开了十几个木箱子,把里面的土壤都翻出来闻了闻,看了看,忽听他长吁一口浊气,脸上神色全发生了变化:

“说你们两个外行,还班门弄斧,这些箱子装的,可不是普通的高原土那么简单。这,这是在进行一个庞大,甚至说史无前例的发掘工程!”

“你仔细说说。”我见菜头这幅神色,不敢大意,连忙追问他。

菜头稳住脸上的波澜,他从最近运来的木箱里,摸出几块指甲盖大的碎片:“你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我双手去接,南风替我照着灯。

半晌,我小心翼翼道:“应该是陶器碎片,或者某种动物的骨头残骸,年代很老了,几乎跟地下的沙土混在一起。”

“那就没有错了。”菜头笃定,指着货仓数百吨的土壤:“菜爷虽说倒过不少大墓,但像你二伯这样手笔,怕是玉祖仙都做不到!”

“嗯?不就是一些土吗。

即使是从藏地高原运来的,除了成本很高,似乎并没有什么难度吧。

菜头道:“你太小看这些土了。严格来说,这些土,是高原上某个古老建筑地基下的熟土!熟土你知道吧,而且这还不是寻常的熟土。”

我越听越糊涂,南风对我解释说:“熟土,就是被人动过的土,只有大型建筑和古墓会出现熟土。”

地下不同的土层,因为地质形成原因的早晚,颜色和状态会有很大差异,就像一块千层糕。

古人挖掘地基时,把那些土壤全部翻出来,再回填回去。自然的地质层就被搅乱了,那种土就叫熟土。

相当于河床的淤泥层,最外面是黑色的,里面是黄色的。

如果有人动过,黄色和黑色就混在一起,这个就叫熟土,没动过的叫生土。

我懂了,道:“你说不是普通的熟土,还是熟土中的战斗机?”

菜头笑道:“你二伯真是大手笔啊,他做了连玉祖仙都做不到的事,难怪要偷摸干几十年。实话告诉你吧,这些熟土,全是墓室上面的封土!所以基本没有岩石,因为回填的时候,被人用筛子筛过!”

光天星科技的货仓,储存了上百吨的封土。

这些封土,还是从其它地方筛选出来的。几十年下来,就像愚公移山,恐怕一座大山都给挖空了!

菜头继续说:“土里面的陶器碎片,肯定是封土回填的痕迹,菜爷不会认错。那么多封土,骊山的秦皇陵挖空了都不够,你二伯绝对是盯上藏地某个神墓了。搞不好找不出墓道,他是想把山都给挖掉。”

挖土把山都挖走。

那是多么大的工程!

古代确实有开陵为穴、斩山作椁的习俗。我们去过的遗址,大部分是地宫,古人把下面的地层都掏空了。

那种工程量,放在现代也是不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