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锁骨菩萨(2 / 2)
见摸不着,大彻大悟时又悔之晚矣。跳不出三界,越不开六道,造化弄人,争到最后无非一抔黄土半碗黑沙,只可惜红尘中看不透,悟不出,点不破。
等你开始后悔,仔细想想,不过是曾经一场懵懂大梦,几许春秋而已!
刘半仙这辈子活得明明白白,只可惜没懂“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这句俗语,反落了下乘。
逃出定西,刘半仙不敢久留。
他在统万城捡了些秦汉铜钱,在当地贩卖,勉强凑足了路费,搭牛车入关中,辗转回了洞庭湖的北山。
老头还在北山等他。
问起傩神窟中诸事,刘半仙将隐情与老头细细说了。
说到郑金舌惨死的原由,老头唏嘘不断,不断拍刘半仙的肩膀,念叨,
回来便好,回来便好。
刘半仙曾想找铁王爷报仇,后来因为一些琐事耽搁了,最后便没了那些念头。
此番去西北流沙,辗转半年有余,数次险些丢了性命。
刘半仙难得安分。
他还算讲信用。虽没取出大夏龙雀,不过真把老头当亲爹对待,开始在洞庭落脚,重新盖了土坯房,给老头养老送终。
过了没两年,老头病死,刘半仙哭了几阵,挖了坑,将老头埋在土生土长的洞庭湖边,死的时候连三寸厚的楠木板都买不起。
老头死后,刘半仙重操旧业,仗着营丘九头书的手艺,也做过几笔大买卖。
只是他吃了铁王爷的亏,说什么不与南北派的土夫子合作,大部分小打小闹,并未像玉祖仙那般出名。
刘半仙的故事,暂时便说在这。
人老了,话总是很多。当时刘半仙拉着我的手回忆往事,一股脑说了许多废话。
后来我去回想,打算把这些写下来,又觉得无从写起,于是便搁置了。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其实将刘半仙年轻的经历记叙下来,能比得上我在浊河和海外见证的那些怪事。只是后来我没那闲工夫,再想联系刘半仙,才听说他病死半年多,只得唏嘘人生无常!
再说刘半仙从玄女口中盗出的尸丹。
死人是不会结丹的,充其量是胆结石。刘半仙吹嘘,这尸丹凝聚日月精华,吸了墓中龙脉千年才成,是上古炼丹的时候,用药金合出来的,颇为不凡。
他年纪大了,病痛缠身,需要钱养老,便打算将药金合成的丹药便宜卖给我。
一瞪眼,提起钱,我是相当不客气:“合着你说了这么多,又是西北又是大夏,是想衬托这枚结石很值钱?”
“小兄弟,我还能胡说不成?”刘半仙用食指和中指夹住那枚尸丹,冲我晃了晃。
丹药有股淡淡的藏香气
味,经久不散。
古尸口中,常含有尸丹防腐,驱除虫怪,唤名献阴丹,又叫太阴珠。据说佩戴身上,能避恶鬼罗刹,夏天连蚊子都没有。
菜头撇嘴:“且不说你这黑漆漆的玩意,到底是不是从傩神窟盗出来的。哪怕是,好像也没啥用,菜爷夏天买盘蚊香,效果不是一样的吗?”
刘半仙尴尬道:“这可是玄女陪葬的宝物,价值还在大夏龙雀之上。你知道什么叫药金吗?以前玉祖仙想收,我都不给他。”
“啧。”刘半仙说话言过其实,他的话,能听三分,不可尽信。
我兴致缺缺,并没有打算收下他手中的献阴丹。
刘半仙他们这些老辈,大部分都曾发掘过母系氏族的上古遗址,我去的地方,多为父系氏族。二者殊途同归,历史的长河中,传承的方向发展又有不同。
菜头对刘半仙没啥好感,论嘴皮子,老饼头比他还利索,一看见粽子就吓尿了,有个屁用:
“你别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莫说你区区药金制作的献阴丹,哪怕王母娘娘的内裤,菜爷都亲手摸过。所谓药金,不就是古代方士炼丹,用水银丹砂烧出来的重金属颗粒。你要真以为长生不老,吃下去瞧瞧!”
刘半仙窘迫,老脸干涩:“我打个比方,你别较真。再说了,天晓得那个玄女有没有刷牙,有口臭怎么办。”
我道:“您老上门找我推销保健品,真是杀猪捅屁股,找错地方了。你到南方打听打听,从来都是我占人便宜,想赚我的钱,您还不如找个秦始皇陵挖挖,成功的可能性还高。”
菜头帮衬我:“对啊,挖个皇陵,要啥有啥。念在你是老前辈,我们这的洛阳铲,打八折卖给你,咋样?反正咱们准备金盆洗手了,六折也行啊。”
“我”刘半仙哆嗦老嘴,要不是打不过,他真想把菜头揍骨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