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敦煌遗书(1 / 2)

加入书签

敦煌学由此发源。

经过研究,斯坦因读到敦煌遗书中记载的古事,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除了经变和神鬼色彩,一些传说和地理,却在史书中得到印证。

西北在数千年前,曾有古国,不知姓名,为河宗文明之源头,是文明之光,开天之初便落足于昆仑。

由此,斯坦因对那批敦煌遗书产生浓厚兴趣。

那些几乎漫灭的遗书不仅能帮他收获国际声誉,还能带给他超乎想象的财富!

这次斯坦因撇开飞鹰探险队,独自进入西北,但消息走漏,遭到当时国内一大批学者的抵触,被狼狈驱逐出境。

原来,王道士曾向西太后上书,说明敦煌遗书的发现。

为了引起衙门重视,王道士又将数百经卷送到当地知府、臬司手中,由此传扬出去,学术界震动。

办公厅曾收缴了一大批经卷,并勒令王道士不准再提及十七窟之事。

千手观音后的密室,也派人用砖木堵死,不准进入。

国内学者纷纷云集敦煌,勘探是否还有密室存在,亦或者流散在外的敦煌遗书。那种情况,不容斯坦因火中取栗,进一步盗挖敦煌的计划便只有搁浅。

斯坦因不死心。

多方疏通关系,贿赂当局,最后,他找到了卢芹斋!

作为国际臭名昭著的文物贩子,卢芹斋也得到西北有经卷出世的消息。斯坦因找到他,二人一拍即合。

卢芹斋先借阅了斯坦因手中骗出的遗书。

竟发现,除了千篇一律的经变题材,其中有很少部分的内容,居然用比甲骨文还古老的文字书写。

那正是他苦苦追寻的锺文密码!

除了本始神书,卢芹斋没料到,远在万里之外的河西走廊,居然也有那种文字。看使用程度,那里才是锺文和背后秘密的起源。

本是想发笔横财的卢

芹斋,立刻对这件事上心,决定亲自出马。

他向斯坦因打听到了王道士的住所,装成学者找到王道士攀谈,询问他发现十七窟的情形。

之前受到许多警告和责骂,王道士不敢再谈经书的事。

卢芹斋受挫,并不死心,决定曲线救国,用江湖千门手段搞到那批经卷。

他笃定,王道士肯定私藏了最古老最完整的敦煌遗书。当时遗书有五万多卷,他偷藏些根本不会被察觉。

深谙人情世故的卢芹斋便在当地住下。

为了能从王道士手中搞到藏起来的经卷,卢芹斋收买了几个当地人,让他们到处宣扬,说梦中遇见菩萨,菩萨要求当地人出资修庙,否则会遭天谴,万里变成死地。

胆小的王道士听见乡邻信誓旦旦说梦见神佛托梦,便信以为真,但他哪有钱发那种宏愿,建庙的资本可不小。

西北为贫瘠之地,村里面也不可能有那些闲钱,把白花花的银子浪费在泥菩萨上。

散布了谣言后,卢芹斋用江湖千门秘术的“营”字诀,在当地弄了很多神迹,并收买了几个戏子夜里化妆西王母显圣,击破王道士心理防线。

王道士诚惶诚恐,可把他卖了,也拿不出修庙的钱啊!

见火候差不多,卢芹斋才慢慢悠悠拜访王道士,声称西王母显圣,德感天地,他愿意出资修庙。

见卢芹斋如此雪中送炭,王道士大为感动,脑袋一热,便把他当年在封窟前,私藏十几箱经卷的事说了。

卢芹斋立刻翻脸,要拉王道士见官。

将王道士吓了个半死。威逼利诱之下,卢芹斋用五百两白银,买下了王道士手中全部经卷。

那是十七窟中放得最隐秘,保存最好的部分,锁在阴沉木的大箱子里。箱子已被风沙颠烂,那些经卷却奇迹般保持着下葬时

的原貌。

王道士自知受骗,几年后郁郁而终。

卢芹斋骗走了最后一批敦煌遗书,赶紧返回南方,召集手下匠人研究经文。

他们发现,在一千八百多卷善本中,有十几卷的材质和状态非常奇怪。有个倒斗老手见了那东西,阴着脸告诉卢芹斋,那是人皮硝制的经衣!

古代信奉神巫,认为人活着,会出卖神的秘密,而把秘密刻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盗走。

因此巫师用油脂饲养一批小孩。

等小孩长大,常年吃油,皮肉都变得雪白透明,能看见筋骨隔膜。巫师将秘密刺青在那些人身上,带在身边,祭祀的时候再牺牲掉,经衣却可以长久保存。

平时当做衣服穿在身,谁也偷不走。

而部分加密过的锺文,便隐晦的记载在那些人皮经衣内,需用少女鲜血浇灌,字迹才会短暂显现。

卢芹斋大为震惊,将人皮制成的诡异经卷留下,将那些普通文书以高价卖给斯坦因。

并从斯坦因处,收购了三卷人皮经衣。

那些存世量稀少的经衣,混杂在敦煌遗书中,像是匆匆掩埋。卢芹斋给那些经衣取了个名字,称之为“敦煌血经”。

当时那种国际环境,很多境外组织潜入西北刮地皮。

著名的楼兰遗址便遭受过那种浩劫。

除了斯坦因和卢芹斋,伯希和、橘瑞超、鄂登堡、华尔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