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阴康祭舞(1 / 2)

加入书签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从裂口走到底部,接下来的空间层层递进,豁然扩大无数倍,极大震撼了我的眼球!

裂缝尽头,是一个环形半圆的广场空间,有明显人工修筑的痕迹。

岩石棱角皆打磨平整,如同远古祭祀之台。肃穆阴暗,森严威武。

上下落差百米,宛若地心天宫,头顶如瀑般倒悬石钟乳无数,如珠帘,如华盖,倾斜而下,如万马直入天河,尽成旷世奇观。

四周岩壁,充满了古玄深奥,极尽晦涩的粗犷线条,弯弯曲曲,笔画流畅,组成一幅幅诡谲幽深的图案。

目前为止,我才真真正正看到乌涂勒定族千年之前文明的冰山一角!

我向青八子描述前面的场景。

半圆的广场能容纳数千人,左右纵横开拓出极大空间,不知道乌涂勒定族是怎么样挖掘出来的。

它是实实在在的文明。

四周岩壁上那些玄奥的线条,是铁矿石混合牛血绘成的岩画,有十万幅之多。

那么多岩画,令走入其中的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刀耕火种的原始岁月之年,目睹先民在野兽和洪水中搏杀,开拓土地,播撒稻谷,薪火相传

太震撼了。

这应该是乌涂勒定族人的祭祀场所。

周围绘满了暗红色阴沉的线条,那些岩画便是它们的编年史。

广场尽头,还有无限延伸的黑暗空间,那里是火把的光明无法穿透的混沌之地。我仅仅站在广场边缘,那种大气如天宫圣境的煌煌便席卷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出现在地心的岩画非常古老。

应该是属于乌涂勒定族文明巅峰时期所绘制的。

大部分为祭祀场景。作男女赤身状,肢体相互交缠,或

作盘古开天之象,双手托举头顶,两脚分开,或为奔跑、呐喊、跳跃姿态。

千奇百怪,内容丰富。

其实我国国内出土的岩画很少,有南北两个派系。

南派岩画集中在古滇国地区,以狩猎为主要题材。北派岩画大都集中在阴山地区,有新石器晚期遗存,多为游牧,表现原始生活。

而出现在十万洞窟之下的乌涂勒定族人岩画,题材则不同于记载生活和游牧。

我看了看,这上面绚烂阴柔的线条,大都是在表示祭祀场景!活生生记录了一场远古太荒时代,原始蒙昧的巫祝活动!

这种题材在岩画范畴非常少。

大部分岩画,是因为人类没有文字和历史,为了保存记忆,绘画的生活场景。多以狩猎、农耕、写实为主。

而这里的岩画,却都是和鬼神有关的神巫。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有放牛娃在仰天湖放牧,于仰天巨佛南麓山谷的洞穴里,发现了一部分残存于远古时期的牛血壁画。

便是鼎鼎有名的“阴康祭天见日”岩画组。

经专家学者分析,出土于仰天巨佛南麓的上古岩画,应该描述了阴康氏时期一场神巫时代目睹的“神迹”。

仰天湖位于江源之畔。

周围是一大片天然草原。仰天湖是废弃的死火山口,水域广袤而清澈,被誉为北江之源的一滴眼泪。

出土于仰天湖的原始岩画,被断定为阴康氏时代祭祀的写实记录。

阴康氏是远古氏族的“王”。

其年代,在有巢氏之前,无怀氏之后。

时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地有洚水,百患为祸。乃有阴康氏王而天下,乃作祭,以驱洚水之泱,舒民之郁,是作巫以傩,舞以祷,祈于神,民遂康,是号“阴康氏”。

阴康氏是有巢氏之前的部落首领。

当时

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地上出现了大洪水。洪水被太阳蒸发,水汽潮湿,阴气沉沉,淤积在人的筋骨,使百姓患了风湿疾病,关节疼痛,肢体麻木不舒,人不堪其苦。

于是有阴康氏,作神巫祭祀,设立傩步舞蹈,创作音乐,作“来酥”之曲。人民跟着他创立的乐曲配合舞蹈,驱散体内淤积的湿气,身体康复。

水为阴,于是号“阴康氏”。

神巫祭祀,舞乐行腊,始于那个时代。

火把照耀的地方有限。我粗略的看了一眼广场上,那篇幅巨大,连贯成云气浩大无边的鬼神壁画,发现其中的风格和内容,竟与上世纪出土于仰天湖的阴康氏壁画惊人相似!

两个画家,画同一座山,内容未必相同。

有的画家注重写实,有的画家注重写意。但只要画的同一座山,那座山的形态和轮廓,是不会有太大误差。

我倒吸口凉气,几乎以为那是自己的错觉。

十万洞窟下的乌涂勒定族,绘制的这些数不尽的鬼神壁画,竟真的与仰天湖那边阴康祭天见日岩画相似。

两地相隔何止万里!难道只是巧合?

我想到,有种说法,地球的大陆本来只有一块,因为史前某场巨型灾难而四分裂,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

或许,十万洞窟和仰天湖之下的古老岩画,记录的是同一场史前神迹?

我觉得这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