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反正有个垫背(1 / 2)

加入书签

只是少数几个帝王,这样的误差不会太大。

但夏商周有几十个帝王啊!也就是说,随着我们不断往上加,误差会越拉越大,时间跨度的错误会越来越明显。

算到后面,我已是满头大汗,有些呼吸困难了。

青八子安慰我:“先把大致的年限推算出来。你别忘了,乌涂勒定族使用的是太阴历,对闰年非常重视。这个石磨上,刻满了凹槽,连最顶部也安置了闰年符号。说明他们弑神的那年,不仅仅是少康八年,更是一个闰年!”

“对啊!”青八子的话提醒了我,我恨不得亲他一口,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乌涂勒定族弑神的时间,恰好是一个小闰年,否则石磨的顶部不会刻画象征满月的凹槽。

那么这个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即使有误差,我和青八子尽量把它控制在闰年之内,总比在几千个年份里找答案强!

于是,我继续把夏商两代世系列出来。

青八子在旁边看着我,如果我写错了,他会出言纠正。

比如殷商的帝王,他们取名字是根据出生日期的天干地支命名的。

所以殷商帝王中,有两个“乙”。前者是开国始祖商汤,号天乙,后者是殷商中兴之主,号小乙,庙号中宗。

“乙”是天干地支,说明这两个人的出生日期都是“乙”那天。

“不对不对,祖乙在祖辛之前,殷商在盘庚迁殷前,大部分为兄终弟及,祖甲在祖庚之后,是祖庚的弟弟,他死后才是儿子廪辛继位。”青八子指出我的错误。

我也是头大无比,这古代人取名字是够非主流的。一股脑的生僻字就不说了,还有那么多重名的,真是三伏天喝姜汤,上火啊。

最让我头疼的是夏朝世系。

少康复国,差不多是夏朝中期左右的事件。

前后小闰年相隔不算大。

史书上对于夏朝世系有三种说法。

传统儒家认为,夏有十六王。竹

书纪年认为,夏有十七王。帝王世纪认为,夏有十九王。

但让人哭笑不得,这三种说法全他娘都是对的!

传统儒家,把大禹看成禅让制的原始部落首领,所以夏朝帝王,是从夏后启到夏后桀,共十六个。

竹书纪年认为夏禹的时候,禹已经篡位,所以夏朝十七王。

帝王世纪,则把中间太康失国后,篡位的羿、寒浞也算了进去,就像汉朝皇帝到底算不算王莽,这个是有争议的,所以算做十九王。

我推算到夏朝的世系,已是满头黑线,恨不得穿越回去,掐死那帮史官。

这帮子人也是够闲的,没事搞三种说法出来,真是大碗里面装小碗,一套又一套啊。

把夏朝到西周,中间帝王在位年全部加起来,我和青八子把不是闰年的年代全部排除。

最后,少康八年到底是公元前多少年,我们产生了三种结论。

公元前1868年、前1856、前1852。

这三个年份,是我和青八子加了所有帝王的在位年得出来的。而且这三个都是闰年。

乌涂勒定族弑神的时间,绝对在这三个年份之中!

如果只求大概的年份,夏朝的少康帝,约在公元前18世纪。

但要精准到具体的年份在石磨上,这可极大提高了我和青八子的难度。能推算这三个时间,还是看在全是闰年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闰年,会有几十种可能性!

前1868、前1856、前1852。

这三个闰年中,会有一个是真正的答案。三选一,成功率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非常低了。

我不由捏了把冷汗。

完全是在搏命啊!

“两百块,三个闰年,你怎么看。”夏朝的资料太少了,饶是我博览群书,对于中间几个帝王的生卒年,史书本来就有争议,加减出来的年份自然就有了偏差。

我只好期望青八子给个方案。

他想了想,光滑的下

巴已有了胡茬,甚是疲倦的瞪大眼睛,也看着我:“你怎么看呢?”

“三选一,生存几率渺茫啊。”我摇摇头,这种选择性可不高,和英语考试蒙选择题似的,你看有几个蒙选择题能考满分的?

青八子道:“如果我们两个选择不同的时间进入密室,那么成功几率,就有百分之七十了。”

“不行。”我果断否决了。

如果我和青八子选择不同的时间,理论上,我们两个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幸存者。

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也许我们两个都会死,但我们无法全部活着离开,所以我并不认可他的说法:“还是选同个时间吧,这样即使遇见危险了,也好有个照应。”

“也行。”青八子并不愿在生死的纠葛上多费心思,“三个日期,你来选吧。”

“我?”我苦笑几声,这关乎性命,我怎么敢啊,“要不你来?”

青八子幽道:“我也说不好,这三个时间,都是闰年,而且都可能出现了十日同天的神迹。选错的后果很严重,那个人,就是选择错误时间进入密室,被困死在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