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尖顶神庙(1 / 2)

加入书签

西派降魔丈士,有遁甲开山图,能指地画穴,隔空取物。

相传其遁甲开山图,源自上古帝王巨灵氏,可说是神乎其技。其人倒斗,在月圆之夜,于有古墓的山穴之上画一门。

待施法念咒,则可指地立门,从画好的墓门中钻入。

直接穿过地宫之外的流沙层、青砖水火墙、金刚壁、夯土等十几米厚的保护带,直达主墓室中,天亮之前返回,毫无阻碍。

若是鸡鸣三刻,不能从地宫返回,则会永远被困死于地底。

刘半仙师傅是东派宗师万盛全。他机缘巧合,又曾得阴康氏所著营丘九头书,能断天下龙脉,可寻昆仑西王母玉京仙山,寻龙本领不在玉祖仙之下。

我曾和刘半仙进行深入交谈。

他对我说,欲学东派绝技,除非哪天我亲自去趟藏地。

因为东派的传承很奇怪。别人都是师傅带徒弟,而唯独东派,是用类似天授唱诗人的技法,在梦中将遁甲开山图代代传承,是类似法术的方式,只可心领神会,不能言传。

故而东派人数最少,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们的传人,都是在梦中遇神人传授遁甲开山,才可以出师,否则不能算真正的降魔丈士。

刘半仙的绝技,我也临摹过一二。

其中,东派有门绝艺,唤名“顶竿儿”,能脚不沾地,凌空取宝。

出国之前,我曾拜访过刘半仙。将刘半仙的如意环竹买了过来,也就是我手中这七八根看起来像喂熊猫的竹子。

这些竹子唤名如意环竹,是刘半仙师傅万盛全时传下的,少说有百年历史,这种制作工艺基本是失传了。

西派的“顶竿儿”绝艺,我早有耳闻。

出国的时候,我是为了能帮上青八子,所以临时找刘半仙买了他的如意环竹,以防不测。

没想到还真能用上。

这莲花台四周,均被化尸池所环绕,欲要去到水

中心的空地,恐怕唯有效法顶竿儿绝技,从空中“飞”过去!

我道:“当年刘半仙三人去往西极流沙,寻大夏皇族的傩神窟,偶遇黑沙棺中葬有九天玄女。那黑沙棺,活人触之,立时化为粉尘,上有剧毒邪术,鬼神莫测。刘半仙为从黑沙棺盗出大夏龙雀剑,便用‘顶竿儿’绝技,凌空取宝。出国前,我把他那套工具买下来了,现在我们应该用得上。”

要说刘半仙是骗子,恐怕不太对。

他卖给我的太阴珠,在雪山腹地救了我一命,让我免遭几十年前的恶灵夺舍。

只不过刘半仙这人好吃懒做。

他虽学了营丘九头书,但遁甲开山图的精髓没学到家。据说他当年梦中学了一半就醒了,因此只能算半个降魔丈士,否则他的成就不会比玉祖仙差。

南风听了我的描述,接过那几根竹竿子:“你是说,让我们爬到竹竿顶部,从空中吊下去?这,恐怕熊猫才做得到吧!”

“西派顶竿儿绝技,确实很考验技术。不过我们眼下的情况,还没有刘半仙遇见的黑沙棺凶险,相信问题不大。不然,你还有别的办法?”

南风没个好气:“真是馊主意。看来倒斗不止要学物理化学文科理科,连杂技都要懂点!”

“你就别埋怨了,这东西操作起来也不难。这几节如意环竹,能根据具体情况,弯曲成各种角度、形状,每节能受千斤巨力,不会折断变形。光这些竹子,就有百多年了,算古董!”

将竹竿一头插在蝎子王圣像的脚下卡死。

竹竿一节节拼凑起来,组成七八米的长度,横在化尸池与莲花台当中,犹如青龙卧水,端的是门手艺!

当然,我和南风并非降魔丈士,顶竿儿的程度自然不如刘半仙纯熟,也没那么有欣赏性。

南风被我这个馊主意坑得不轻,但苦于没有别的办法。

他皱着眉,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最后才极度不情愿地磨磨蹭蹭爬上竹竿,像被逼着上学的小孩似的,慢吞吞顺着竹竿悬在空中,缓缓往莲花台的方向吊下去。

咔嚓,咔嚓。

竹竿弯曲成半圆的月牙,那阵阵纤维绷紧的声音仿佛随时会夭折。

我替他捏了把冷汗。

所谓顶竿儿,和奥运会上撑杆跳的动作差不多,只不过更加精准和仔细。毕竟掉下去,落进化尸池肯定尸骨无存,那不是拿不到金牌那么简单。

终于,南风手握竹竿,垂肘含胸,双手拽住全身体重,在空中惊险晃了几下,好在有惊无险,缓缓落在了莲花台的中心。

那几节竹竿绷成了满月弧度,韧性已经到了极点。

噗通声。

南风落在莲花台上,半蹲下去缓冲重力,随即站起来,朝我扬了扬剑眉:“你过来吧,我会尽量在下面接住你。”

我搓了搓发凉的手心,这可真是考技术,以前也没说倒斗还得混个马戏团资格证。

事到临头,我也没法磨蹭,只好颤巍巍爬上竹竿,硬着头皮不敢往下看。用身体重量把竹竿往下压,顺势荡秋千晃到了莲花台上空,被南风抓住脚腕拽下去。

来到莲花台区域,我脑门全是冷汗,大气不敢出,缓了一阵脸上才见血色。

小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