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最高和最低(2 / 2)
。
源头有一深潭,深度超过十米,表面漂泊着还未融化的冰雪。其下有水道,不知多深,一连通入山体之中,如龙身纵横碧潭。
水道是朝下开凿,纳粹尸体也是从里面被冲出来。
这座山有很多山体裂缝,可谓千疮百孔,丝毫不见风水宝地的格局。
我奇怪道:“传说魏摩隆仁,在世界最高、离天最近,四下犹如万字符坛城有九重关,好似缠山环环相扣,拱卫相连。此地风水这么差,格局七零八碎,像狗屎一般,恐怕并非涅槃城
所在。”
朱学正也奇怪:“是啊,传说涅槃城修建在山巅之上,与日月共明。水道是朝下开凿的,往地心深入,这与佛经的记载背道而驰。”
徐宁从附近的山体敲下几块岩石:“这里的岩石并非坚硬的玄武岩,而是气孔极多的石灰岩,含有大量碳酸钙,结构不稳,属地质沉降带。”
我以观星大术,仰视天文,俯查地理,结合自然参谋矮子雪山的格局,点点头,哈出口白气轻快道:“如果这座山是石灰岩,那么就没错了,多半是魏摩隆仁所在,没想到居然会是这种巧合的设计!”
“嗯?”红衣喇嘛不解,“为何你说这座山,是魏摩隆仁,这座山并不高啊。”
“不,它是石灰岩山,而附近的湖泊,大部分是咸水湖,含有大量盐性和碱性物质,会腐蚀山体和地质层,产生喀斯特水溶洞地貌。”
倒斗不学数理化,怎好意思称专家?
地理化学双开花,倒斗一定顶呱呱!
红衣喇嘛一看就没学过九年义务教育,我在他面前找到优越感,双手叉腰道:“上师有所不知,这石灰岩硬度不高,极易被侵蚀。且气泡多,孔洞大,渗水性强。附近大部分是咸水湖,盐内的碱性物质会腐蚀石灰岩,就像水土流失那样,慢慢吞掉方圆百里的大地。”
红衣喇嘛瞪大眼,非常迷茫,好像看见没穿衣服的佛祖在天上跑。
我换了种说法:“听说过沧海桑田吧?昔日庄周游于南冥大泽,乘于鲲鹏之上,曾见东海三次变成陆地,三次又变回汪阳。这说明,陆地的高山和湖泊,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能千年前是一个模样,千年后又是一个模样。”
“哦,这就是所谓‘诸法相即是空作,万物皆为一体,朝花蒙于雾露,应作如是观’!”红衣喇嘛这样对自己解释。
我点点头
,心道这次回去,劝他读读九年义务教育、唯物史观。
少林寺的和尚都要大学文凭,咱藏地的喇嘛就不应该进步学习一下?
我道:“喀斯特地貌,因水蚀,极易产生溶洞、石窟、地下断层。也就是说,地下其实是空的,有极大空间。石灰岩一般产生在海洋附近,藏地在史前就是远古大海,恐怕这九重黄泉之下,便有涅槃城所在!”
徐宁问我:“既然涅槃城在地心,为何大藏经,说它建造在天空之上,位于山巅的最高处?”
我道:“可能最开始,宫殿确实在山顶。但因水土流失,加上风化严重,这座山出现了沉降和垮塌,整个宫殿从山顶陷入了地心,被埋了进去。你们看,这座雪山像被刀剑砍过,其实就是沉降带来的塌方,现在看见的,可能只有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其它的都在地下埋着!”
“有道理!”红衣喇嘛失态吼了声,顿时眼眶通红。
他的祖祖辈辈找了五百年,始终未能发现涅槃城所在。原来竟是闹了这么大个乌龙!
涅槃城的面积肯定很大,重量相当于一颗小型陨石。
修建在石灰岩上,加之水土流失,便从山顶塌入了地心。而历代喇嘛不知情,还以为始终在神秘的山顶上。
南辕北辙,自然是缘木求鱼,再找五百年也不可能发现。
殊不知千年韶华,春秋轮转,沧海桑田之间,白驹过隙之前,已然世事变迁!
徐宁问我:“可这水下为何有水道通行?”
我说:“这应该不是水道,是藏地工程建筑的地垄。因宫殿塌入地下,这些地垄也被挤压到了冰川下面,形成这些水道空间交错纵横。布达拉宫不也有类似的建筑?”
地垄,是藏地建筑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藏地海拔高,山川多。大型宫殿,像布达拉宫,都是修建在山顶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