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想断手啊?”(2 / 2)
只有轻微的温热感。
年轻猎人心怀好奇地伸手触碰。
“你想断手啊?”
大哥迅速上前阻止了他的举动。
尽管受到制止,少年依旧乐滋滋地介绍:
“哥哥你看,这火一点也不烫,真的哦,你不相信也可以试一试嘛。”
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大哥将手伸向那支竖立于地面的神秘火把。
确实,这火一点不热!
到底是什么火把!
带着疑问试图拔出这根看似简易的插件。
但尝试过后发现分毫不动。
极为反常的情况!
即便以他那远超常人的臂力施加仅三分之一的努力仍无法使其松动,这究竟如何解释?
况且这火把并非深深嵌于地下,只是简单地放置。
莫非……遇到了什么灵异之事?
大哥抬头望向天空。
由于四周的树木已经被伐尽,日光照耀下皮肤略微有被灼烧的感觉。
这不合常理呀。
毕竟现在是午间,不是夜里,鬼魅岂会在白天活动?
正当疑惑不解之时。
一种怪异且刺耳的笑声突然响起,四处寻找却不见其踪影。
天啊……
不会是真的撞鬼了吧?
从小他就听家乡的老人们讲述。
太行山脉藏着令人魂不守舍的妖魔。
这些妖怪的身影若隐若现,时常挥动蓝焰追逐行人。
大约一年多前,两位村民便因遭逢此物侵袭而失足坠崖身亡。
然而,他一直胆魄过人,
遇此情境不仅没有逃避,
还保护住身边的小弟弟,并仔细打量周围的形势。
正当此时,
一片开阔地带的一个小坑中突然跃出一名年轻男子。
这小伙子大概二十来岁,身高超过八尺,气质脱俗,皮肤光滑如同世家子弟。
他身穿一套银白色的铠甲,手持同样银色的铁镐。
让人惊奇的是,
即使他刚才还埋头地下,身上却没有丝毫污垢,
简直不可思议。
看到那小伙子背影时,二哥猎人长出一口气,放松了不少。
因为鬼物是没有影子的。
云小易带着鼓鼓囊囊的背包——装满了各种东西——心情愉悦地回到地面,
恰好遇见了两个穿麻衫的男人。
人,的确是人。
云小易心说:哈哈,还好我来到的不是史前,免得了却一生只能和恐龙相伴。
尽管心头涌起的喜悦难抑,他却迅速压抑了下来,
转而仔细端详面前这两位年轻人。
确切地说,是一位青年与一个少年。
这位青年看起来二十左右,体格健壮,高至190公分,样貌英俊,如果活在今世,绝对是一位阳光帅气的男神。
而少年则显得平凡多了,个头矮瘦,不超过160公分,年约十三四,看上去还未充分成长。
二人都身披粗糙 ,手握刀弓。
莫非我真穿越到了古代?
不待云小易询问,猎人二哥已主动开了口,
但云小易却被说得一头雾水。
“兄弟,你在说啥?还有那颤抖的声音和轻弹的舌尖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在讲外语?还是哪里的土话?又或是异世界的什么古怪语言?”
答案是:双方根本无法理解对方。
云小易心里开始打起了问号,甚至怀疑起来,
“不是说穿越了都懂‘种花家的语言’吗?我这怎么不符合套路?”
不过,当听到他们的交谈声时,云小易似乎找到了些微的关联性。
那是什么感觉呢?
仿佛既熟悉又陌生,似是在理解与不理解的边缘徘徊。
就在这半懂不懂之间,云小易突然明白了。
对啊,他们所说的是不是混合着客家话、闽南话和粤语的一种方言?
这三种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典汉语的语音特点。
所以这里真的是历史上的某个时期?
不过离现在要远得多吗?
确认这一推测后,云小易的心情反而变得平稳起来。
尽管沟通依然存在问题,
但他深知中华文明最深远的传统还是基于书写文字。
无论口头的方言如何多样,书面汉字却是共同的桥梁。
虽然简体与繁体有些差别,但对于基本的繁体汉字,云小易还能识得几个。
于是,他屈膝在地面慢慢地刻写了繁体“国”
这个字。
二哥猎人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立刻意识到可能有了交流的可能,随即便写下了一个“汉”
字。
云小易望着那个字,松了一大口气。
假如对方用大篆或金文书写,他恐怕也读不出来。
但现在看到的却是隶书。
这隶书起源于秦朝,并在东汉时期达到兴盛,
有句老话叫“汉隶唐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