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带两头吧,一公一母。”(1 / 3)

加入书签

即使这水的现象打破了他们数十年的常规认知,

只要想到是仙人所致,

一切便显得合情合理。

水来了就好,

其他的就别再细究了吧。

是仙人 的奇迹!

古人或许因生产力逊色现代,但在智慧上绝对不输。

赵家庄村的村民不久就发现,

尽管仙水流淌有其边界,

但只要将这些水移出界限外,

便如寻常之水,自然向低处流去。

不过,土地干燥已久,

即便是从仙泉引出,流不过几步就 涸的土地全部吸走了。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努力,

这点儿水虽不足以解下游众多家庭之渴,

却已足以滋润整个村庄的土地。

于是,

村民们齐心协力挖掘了一条沟渠,约一尺宽,

一头接住仙水,另一端连入田野。

从此不再一担担挑水,

只需要几位村民负责在仙水源与沟渠间舀水倒入,

就能保证水流沿渠道注入耕地,

养活着干渴已久的作物。

看着源源不断的水流过,村民的笑容也愈加灿烂。

他们的心无比欣慰,

甚至超过了过年时的喜悦,

因为田地的复苏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希望。

每个人都清楚这些变化背后的功臣。

每当云小易在村子里行走,村民们都会恭敬至极,

遇到他会立即拜倒在地上行礼。

虽然听不懂他们的具体词汇,但从他们尊敬的目光中,云小易可以感到深深的情感。

在这样的旱灾中送来生命之水,几乎拯救了全村的生命。

哪怕他只是普通人,人们也会将他的形象塑造成神祇;

更何况他是真正的仙人。

如此恩德,磕个头、鞠个躬,又何妨?

要是真的能找到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仙人,每天磕头上香也在所不惜。

然而,云小易实在不习惯这样的崇拜方式,

在村子里的每一天都要费不少力气劝退想要磕头的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他打算尽快制定一套合适的社交礼节。

尽管他有意向利用信仰的力量,

但仍希望依靠共同的思想将村民团结起来,

而非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此,为了避免频繁遭遇磕头的情形,云小易尽量选择绕道行走,最终来到了村中的集市。

此时赵安正忙碌着安排处理那些由赵云 抓获的短鹿与野狼。

那些野狼体型偏小,

大多数体重大约五六十斤,即使是最大的野狼也没超过一百斤。

扣除掉骨头及不能食用的部分,再加上村里还有数百人口,

每个人分配到的份量就显得格外微不足道。

但是,在这样一个平时连一点肉星儿都见不到的地方,

即使是很少量的肉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种奢侈。

所以,当他们见到有肉可食之时,

即便量不多,

心中也充满感激。

看到云小易到来,赵安急忙指示大家停下手里的工作,

自己则率先向云小易低头叩拜。

云小易感到颇为无奈,

逐一扶起他们之后,借来笔墨书写道:

“见到我无需下跪, 若要表示尊敬,行合掌礼便好。”

就这样,云小易借鉴未来道教中的合掌礼,创造了一套符合当前情境的新礼仪。

在这个时代,通行的合掌礼主要有双手相叠和平抱拳这两种形式。

道教的手势礼完全不同于其他礼仪。

内藏乾坤,外形宛如太极图,

左臂覆盖右臂,代表阴阳相生、五行俱全。

这种仪式并没有实际效果,主要是为了区分其他礼仪形式。

若说有什么优点,

那就是增强群体间的凝聚力和相互理解。

同时也能减少云小易被众人跪拜的情况。

尽管他知道村民们如此举动源于对他的敬仰,

但每当看到那些年纪足以做他父亲的人向他下跪,

他总感觉有些不自然。

然而,这样的礼节改变只能算是表面功夫。

要泰然自若地面这一切,他只能逐步适应。

…………

道家的手势礼并非难以学会,

只要有心想学,几次练习便能掌握。

因此不久之后,

这项礼仪已经在赵家庄传开了,成为人们相互致意的方式。

尤其是当大家得知这一手势来自仙人的传授,

大家更是争相传学,生怕落于人后。

传授完手势礼仪,云小易转向赵云学习古代汉语。

在这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与人的沟通至关重要。

虽然书写尚能应对,但是口头交流更为便捷。

汉代的语言属于古汉语,相较于现代汉语差异显著,

特别是在发音技巧上更加繁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